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为了向影响自己至深的导演 小津安二郎致敬,在八十年代中期来到日本,探寻小津镜头下的日本社会和与小津有关的人及故事。
小津在青年时代,深受西方电影文化的影响。但欧美电影中惯用的远景镜头,大幅度地跳跃于西式高大空旷的房屋内外,桌椅人物都相对较高;而日本的房屋大多低矮,室内活动也基本局限于狭小精致的榻榻米上,与欧美这种拍摄手法格格不入。为了更真实地还原日本生活和人物性格,小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拍摄风格,即固定机位,低视角,永远不变的50mm 镜头,并且他很少用镜头拉伸和摇摆。使用这种方法,他的镜头静谧又温柔。他的故事都是透过很普通的家长里短,来彰显日本普遍意义的家庭、陪伴和孤独。观众跟随着小津的电影世界,很容易产生沉浸感和代入感。
小津如此真实地呈现了日常生活,把日本家庭和微小的社会变迁用电子形式记录下来,是最让文德斯导演心之向往的地方。文德斯在映后交流中不止一次对电视和电子产品快速涌现所带来的虚幻、隔阂等副作用表达不满。所以当他置身于日本时,看到地铁密集流动的人群,和坐在游戏机前沉迷短暂快感的男女老幼,不禁发问,这还是我在电影中看到的日本吗?
接下来,文德斯采用了与小津相似的拍摄手法,即固定机位,摄影机架在街头,来捕捉日本人和事物的风采。
《寻找小津》是分别在地铁、游戏厅、公园、小津墓园等地采取素材,片子里随处可见的(现在看来)非常有时代感的物品,表现的那个年代日本人的风采,大大满足了我对80年代日本社会好奇心理。一个穿和服、背着孩子的老奶奶缓缓走过,对着镜头微微鞠躬点头并安然一笑,正是对时代变迁中那些东西永恒不变的最好体现。
纪录片的人物采访,主要是和小津几乎合作一生的笠智久和摄影助理厚田雄春。通过他们的言语,可以很轻易地感受到小津在工作中的一丝不苟和严苛,甚至在旁人看来还有些专制和独断。在拍摄前,他对摄影机位、镜头效果、场景结构就已经有了非常清晰地计划;对表演,即使对在演员看来一次次基本无变化的表演多次拍摄,他也一遍遍拍摄同一个镜头,精益求精,一定要符合自己的预期。之所以用“在旁人看来”,是因为当谈起小津这样的工作态度,笠智久和厚田并没有表露一丝不满,两人对小津有很强的依赖和崇拜,厚田谈到小津离世后自己在事业上的迷茫和无从适从,几度哽咽道歉,要求离场。
不过有趣的是,文德斯导演也提到了他在工作中对拍摄的构想和计划。拍摄前一天晚上,他总要把第二天的工作盘算一遍,心中有数才算安心。后来却发现,更坦然地接受现场的可变性,与工作人员多沟通交流,反而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另外,影片还着重记录了制作蜡制食品模型的过程。这种蜡制食品的逼真,是被匠人们一道道手工制作出来的,没有3d打印,没有电子模型,制作步骤和图案设计都仿照真实食品的制作过程被写在和画在谱书上。
总的来说,《寻找小津》依旧沿用了文德斯影片的常用主题,变化和永恒,即时代浪潮和国外文化带来的变以及日本民族精神中匠人们的坚守与不变。而且在交流中得知,他这种对真实、温度的偏好和追求,也正是他的作品从概念化越来越转向注重故事讲述的原因所在。
当然,这只是文德斯眼里的小津,认真、有才华、受人尊崇、创造了一个电影时代的小津。至于小津在战争中和战后表现出来的冷酷和激进,作品并没有涉及。也正如位于镰仓的小津墓前石碑上,唯一的字 “无”,这位日本导演的功过在本人心中没有偏向,一生的存在似一张白纸似的留给他人评判。
5.20资料馆

寻找小津Tokyo-Ga(1985)

又名:东京画

上映日期:1985-04-24片长:92分钟

主演:沃纳·赫尔佐格 笠智众 

导演:维姆·文德斯

寻找小津相关影评

12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