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小黛
公众号:抛开书本

作为一位大师导演,安哲罗普洛斯有着深重的历史责任感,他的电影永远是凝重和克制的。法律系毕业的他总是用带有敏锐性和思辨性的目光审视民族,审视世界,以摄影机将之表现。八十年代,安哲罗普洛斯无视于电影市场低迷景況和电影界几近全面援,用传统故事拍摄手法,以及批评家对所有的革新无不报以冷嘲热讽等等的负面影响,继续朝他个人电影创作的的原来來路线行进,也因而更彰显了导演自身的卓越超俗。此外,安哲罗普洛斯电影作品的独特性与威信因他早期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而更加凸显,比如这部《1936年岁月》。

电影拍摄于20世纪希腊的第二段独裁政治时期,故事反映在梅塔萨克斯将军独裁统治开始的前夕日子,一位叫做苏菲卢斯的毒贩因为参与对左派的谋杀,被捕入狱。一天,一位保守派议员库里艾杰斯与他会面,却被苏菲卢斯缴了械,挟持为人质,要求政府释放恢复自由。这突如其来的事件令政府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为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政府命令大臣们群策群力,想出解救人质的对策。接受了希腊民族主义的观念和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影响,在此政治制度背景下,一场冤假错案悄然而起。软弱的政府夹杂在左右两派之间,无能与腐败始见端倪。最终,结局令人扼腕痛惜,又愤愤不平。

相对于导演平时的拍片标准,此部作品并不冗长,但是节奏的缓慢让人觉得艰难漫长尤胜那些史诗巨作。电影剧本设置了多层复杂的关系又带上抒情诗意的格调,显得错综复杂,难以言喻。事实上,观众很难感受到人物的鲜明个性或者是中心情绪,演员们甚至呈现出僵化刻板的表演,整部电影在吸引如谜和令人沮丧困惑之间步履蹒跚,让人莫不着头脑,又不忍放弃。作为一个法西斯主义叫嚣的糜烂社会的隐喻象征,它的刻画显得闪烁其词,疏于表现,不够尖锐。导演自然流泻的影像风格并没有让我们深刻沉醉其中,体会到他之后作品中一贯的诗意感染和戏剧张力。

当然,想要看懂此片,势必要对希腊的政治和历史有一定相当的了解。只有深入挖掘才能真正体会那段特殊的时期的风貌境况,甚至亲历那些真实的历史事件。尽管题材敏感,安哲罗普洛斯依旧在电影里展示了他高超的政治卓见。《1936年岁月》是他希腊近代史三部曲的第一部,另外两部分别是《流浪艺人》和《猎人》。整部片子见证了当年的希腊历史,以影像表述了当局从囚禁到暴力镇压的过程,抗议了独裁政府的统治。1936年是梅塔克斯将军的独裁统治的开始,也是诗人安哲出生的年份,希腊的政治高压像阴霾笼罩着这个国家。所以,在1972年的政治环境下,即使是反映1936年的政治氛围的影片也必须注意表达的口径,在这方面,安哲必须闪烁其辞。政治高压时隔数十年仍未消退,他用影片来加深历史的印象。尽管在情绪表达上显得缓慢和柔和,但是政治映射和社会批判的声音依旧铿锵有力。

影片的慢节奏需要观影时的极度耐心,但是对虚伪民主制度下的决定的慨叹,以及激愤情绪的奔涌,会得到异乎寻常的体验。希腊人民悉以平常的历史,作为一位外国观众却要做足功课,才能理解电影表现的内容。像《再现》一样,安哲又一次重建了一个现实世界的镜中映像,但即便在他的寓言里,走廊的尽头仍是另一个房间。我们可以说,安氏对作品的掌控炉火纯青,令人摒息,绝不容丝毫失控或败笔。在寻寻觅觅之中亦有所洞悉和开掘,借助无限扩张的想象力,史诗戏剧艺术同时让人得以亲临参与其中,复又与之径向分离。至此,热衷未完成感的现代性风格流露无遗。

影像表现主义的呈现方式,加上某些笨拙或许蓄意的迎合,使摄影机背后的导演得以思维启发,施展才华。他能使每一小片段的真实纪录透过摄影机变成自己的东西,精彩绝妙,无与伦比。这也是何以不同的导演的技巧、影响都会在他优越独到的创作前自行模糊消失之故,这也使得他的创作风格自成一家。安哲罗普洛斯偏好段落镜头和画外空间的运用,无论何种写实主义皆要通过具象的感官经验方能完成,如石头和树,水和天,雨和露,屋顶和墙垣等,所有满溢着生命朝气的希腊自然景观,都在诗人的凝视中衍生变化。

电影的主题似乎有些模棱两可,但是源自独裁政治的一种历史怀旧感,依旧让人发人深省,感同身受。电影里有一些难以忘怀的镜头,最令人深刻的应该是在苏菲卢斯要求下演奏的乐曲,在监狱里响起的刹那,没有暴力,没有硝烟。结局是可以预见的,但是。一种视觉与听觉上的强烈对比差异,犹如暗黑当空的一阵淅沥细雨,湿花空蒙,虚实交织。

影片中,安哲展现了他一贯高超的长镜头捕捉技巧和精细的画面表现功力。末尾的几段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影像,使得安哲罗普洛斯的明晰意图又落入不确定之谜,这也正是他电影的特征之一:介于真实与想像之间的微妙均衡。有人曾说过,要给安哲罗普洛斯的作品下定义,只消把安德烈•布勒东的名言倒置即成:在他的作品中,真实的影像总是逐渐趋向变成虚幻想像的事物。

也许电影不是一部杰作,但它还是值得每一个对导演生平有兴趣的影迷审视察足。这是民众的记忆,在所有的掩盖之后,他的影片也许不会引起很大的轰动,但是他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影像记忆会引起所有热爱自己国家文明和关注文化纯粹性的人们的推崇,因为,在他抒情和诗意的镜头里我们看到了个人对于国家历史的神圣责任。可以说,安哲的批判尖刀是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犹如沉默背后的火药桶,在某一刹那被点燃,振聋发聩。


发表于《看电影》2012年“天地街66号”,禁止转载。<图片1>

1936年的岁月Μέρες του '36(1972)

又名:三十六年岁月 / Days of 36

上映日期:1972-09-30(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片长:105分钟

主演:Kostas Pavlou/George Kyritsis/Thanos Grammenos

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Theodoros Angelopoulos编剧:Petros Markaris/Stratis Karras/Thanassis Valtin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