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书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意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曾写下这样哀怨的诗句。不知道是否俄罗斯的文化中也有这样的意象,一个以南飞的大雁为中心意象的电影,也表达了同一的主题。
从影片一开始,维罗妮卡和鲍里斯在约会,他们就共同喜爱着蓝天上人字形飞翔的大雁。他们轻轻吟颂着歌咏大雁的诗,灰灰的、白白的、鼻子长长的,一边说,一边笑着。在影片结尾,欢迎回归战士的人群中,维罗妮卡在得知鲍里斯阵亡的消息后,又一次看见了天空中展翅飞翔、人字形的大雁的队列,她又重新获得了勇气。大雁每年飞到南方越冬,再飞回北方,历尽艰难,矢志不渝。
鸿雁定期迁徙,组织性强,鸿雁传书是中国的古老传说,古人以此鸟作为信使的象征。本片也是以女主人公一直期待着未婚夫的信为一条线索。又跟大雁的中心意象结合,可以说结构完整而圆融。
诗电影除具有诗歌的意象,还有就是镜头的运用,使人充分体会到的抒情性。男女主人在楼梯上的追逐,送别时女主人公在人群里的穿梭,女主人公心灰意冷时奔向车站想自杀的快速奔跑,去聚会讨回被“丈夫”拿去送礼的未婚夫的小松鼠礼物的急走,还有结尾处在人群中寻找未婚夫,很多的移动镜头,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特色。这些移动的奔走镜头,是尽情渲染主人公内心的抒情段落,有时浪漫,有时哀伤。他们具有表现主义或是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正如全片多用近景与特写,那些急速镜头中的景物往往都是大特写,或是事物的局部,产生的冲击力很强。
在一个轰炸之夜,女主人公命运的转折点,马尔克突然表白,维罗妮卡无处可逃,光影的效果是足以令人惊心动魄的,它充分体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挣扎,而且又是一个片中常见的仰角镜头,晃动的、明灭的光影下,使得人物显得如此恐慌无力,这也使得维罗妮卡屈从了马尔克,说是失了魂也不过分。面对着天塌地裂般的轰炸,维罗妮卡选择了马尔克似乎也是身不由己的了,与其说是屈从于一个人,不如说是屈服于强大的未知的命运,这些效果使得我们一直同情维罗妮卡。
维罗妮卡是导演尽力讴歌的人物,她的坚强,她的果断,她虽跌倒但能够爬起来,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于是难免犯错,可是最终,她信守了承诺,并能微笑着面对生活。可以说,维罗妮卡是生活的强者。在她跟鲍里斯玩闹的一个镜头中,她扑向鲍里斯,把他按倒在地,又一只脚踩住他的胸口,一个仰视镜头,使人觉出这个女性的强力。在他们的恋爱中,她是一直起主导作用的,她说我穿着婚纱,你穿着大礼服,然后我们就,鲍里斯接着说出,去登记,她说,对。她诱使鲍里斯向她求婚。俄罗斯女性就像母亲一样,是男人需要依靠的。
起情节穿插作用的,鲍里斯给维罗妮卡取的外号——小松鼠,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小松鼠的机灵、可爱,在白雪皑皑的松树间不畏严寒地坚强生活,等等,也是女主人公所具有的优点。这样的女性自然可以坚强的活下去,去建设满目疮痍的国家,一代新人在她们手中成长。
这部电影的镜头的确新鲜。构图中常见的是建筑物的线条美,极富冲击力,人物则突出他们的眼睛,近景与特写拉近我们与他们的距离。
作为一部战争影片,它却是难得的清新,没有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却以人物的命运反映着战争的残酷。这里没有说教,相反,人们都不喜欢打仗,特别是自己的亲人上战场更是不愿,除了马尔克缺点较多,这里面的人们多数都是善良的,也是很真实的。据说这部电影拍摄于解冻时期,难怪它说出了人们对战争的真实的想法,普通的老百姓都很讨厌战争。这是部反战的战争电影。当马尔克与维罗妮卡结婚的时候,身在前线的鲍里斯倒在泥塘里,镜头中的太阳渐渐远去,天空变得黑暗,白桦树不停旋转,更是一副充满梦幻色彩的图画,这不是有点迷信吗?它宣扬了恋人间的心灵感应,这样的内容竟也可获得通过。
这样一个普通的题材,导演通过诗歌意象的运用,镜头语言的抒情性,女主人公富于张力的演出,成功地将之赋予了轻盈的质地,是如此清新脱俗,在抒情性的忧伤中,又一次控诉了战争之恶,讴歌了人性的坚守。
如同它的中心意象,该片就像大雁的一片羽毛那般,因其轻盈而灵动。

雁南飞Летят журавли(1957)

又名:战争与贞操 / 仙鹤飞翔 / 鹤之舞 / Letyat zhuravli / The Cranes Are Flying

上映日期:1957-10-12片长:95分钟

主演:塔吉娅娜·萨莫依洛娃 / 阿列克谢·巴塔洛夫 / 瓦西里·梅尔库里耶夫 / 亚历山大·施沃林 / Svetlana Kharitonova / Konstantin Kadochnikov / 瓦连京·祖布科夫 / 安东宁娜·波格丹诺娃 / 鲍里斯·科科夫金 / Ekaterina Kupriyanova / Valentina Ananyina / 彼得·梅尔库里耶夫 / 丹尼尔·涅特列宾 / 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娃 / 

导演: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 / 编剧:维克托·罗佐夫 Viktor Rozov

雁南飞相关影评

余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