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段不断坍缩的波函数

我一直以为,人生就是一段不断坍缩的波函数,所以这部纪录片一开始就被我归为了悲剧:每个人的路最终都会越走越窄。

Give me a child at 7,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拍摄之初,制作人设想反映英国社会的阶级固化:穷人家的孩子会一直贫穷,富人家的孩子会一直富有。在7 Up里他甚至还设计了一个场景:三个孩子站在其余人前面——“他们三个是这二十个人当中最成功的”。[1] 而之后每个人的故事也大致按照最初的预想发展:

大多数上私立学校的孩子在父母安排下都有明确的计划:首先是Colet Court预备学校,然后是威斯敏斯特中学,最后是剑桥的三一学院;上公立学校的孩子则大多懵懵懂懂,没有明确目标。

成年后,生活优越的孩子得益于从父母处得来的见识与眼界,基本实现了之前的计划,成了名律师、企业家或是导演;工薪阶层的孩子长大后则大多还处于工薪阶层,有的靠救济金生活,有的工作岗位摇摇欲坠。例外的是在乡下长大的Nicolas和伦敦东区的Nick:Nicolas作为一名核物理学教授在美国教书,成了有房有车的美国中产阶级;Nick当了一年骑手后开了一辈子出租车,后来在西班牙买了一栋小别墅,常和家人到此度假。

回首每个人在7岁时意气风发、充满幻想,已近半百的人生似乎已经没有多少可能,尤其是贫穷家庭出身的人。看56 Up之前,我觉得他们之后的生活大概会风平浪静,雄心壮志和年龄一起像抛物线后半段那样缓缓下降。但生活却总是充满奇遇:

Neil终于成为了一名议员,虽然工资少得可怜;他坦承自己在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方面存在障碍,几段感情因此无疾而终,一直单身。Lynn当了一辈子的图书管理员,最后由于政府裁减预算,失去了职位,却在去世后受到众人怀念。从未上过大学的Sue在大学里担任管理职位,事业蒸蒸日上。Peter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小有名气。即使一直没怎么工作的Suzy也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她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汲取到力量,开始为其他面临丧亲之痛的人们提供心理支持。

方济说:“Give me a child at 7,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虽然存在阶级固化的现象、虽然“对自由和纪律的理解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对他人命运轻易做出的预测就会是正确的。导演在幕后访谈中提到自己做的几次预测:拍摄21 Up时Tony像个小混混,很可能会被抓进监狱,于是导演特地拍了不少他在街头晃悠的场景以作备用,却没能排上用场。

知乎有一个提问:“心理咨询个案接多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能感受到一个人大致的命运”。[2] 从回答来看,即使对于能深入了解来访者的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能预测对方的未来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看法。更何况每隔7年,我们对Up Series里每个人的人生只能隔着荧屏“窥探”短短的两个小时。

也许人生虽然会随着岁月流逝不断坍缩,但依然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就像Peter在56 Up里说的那样:

“...I don't think really life is there to be regretted. Life is there to be lived, and I feel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feel that by that large you haven't compromised too much and that you've moved your life on where you want your life to go. ”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Up_Series#Influence
[2]: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9422760


人生七年856 Up(2012)

又名:人生七载之当我五十六 / 56岁起 / 人生七年第八季

上映日期:2012-05-14(英国)片长:144分钟

主演:迈克尔·艾普特 / Bruce Balden / Jacqueline Bassett / Symon Basterfield /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 / 保罗·阿尔蒙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