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抽空看了BBC的“人生七年”纪录片,制片人从不同的阶级选了20个7岁的孩子,每隔七年对他们进行一次采访,期间,节目由一开始的黑白粗颗粒画质,逐渐变成了当下的高清全彩,每过一个七年,由于涉及到以往节目的内容,方便新的观众观看,每一期节目的时间也逐渐加长。
    人在小时候会觉得一天是一天,一年是一年,然而自从我们慢慢长大,岁月的流逝似乎就逐渐加速,会感觉日子越过越快,时光仿佛一眨眼就逝去了。对此,我曾读到过一个十分有趣的比方:随着一个人的不断成长,个人的记忆也随之拉长。在5岁的时候,你只拥有5年的记忆,对于此时的你,一年就是一年,是你整个人生的五分之一;然而当你50岁的时候,你也相应地拥有了50年的记忆,一年对你来说不再是个漫长的时间概念,它只是你漫漫人生之路的五十分之一。于是,时间的概念于你来说渐渐模糊,记忆的片段和现实交织在一起,推搡着你,奔赴生命的终点。
     当我打开标有7years old的P1,画面显示的是一群可爱的小孩子们,他们奔跑、跳跃,虽然其中有些来自孤儿院,有的来自贵族世家,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一样可爱。采访者向他们询问各自对于未来学校的打算,几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们对此显得十分迷茫,有几位十分坦诚地告诉记者“我搞不清楚什么是大学,也许等我长大一点,比如20几岁,我就可以做出选择了”;而三位典型的精英家庭的孩子们却分别给出了各自条理清晰,又显出惊人一致性的答案,他们像背诵标准答案一样给出了自己的小学、初中、高中,最后到大学的学校目标,毫无疑问这其中的而每一所都是优秀的私立学校,而他们的大学也普遍是剑桥的三一学院或者牛津,虽然最后一位小天使一般的男孩说到一半笑着告诉我们他不记得他妈妈要求他如何回答了。
     接下来我想就我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位人物作一下我私人的看法。首先是出生于贵族世家的约翰:于整个纪录片的伊始,策划组曾将这二十名孩子聚于一个水族馆,期间有小孩向园内的北极熊投食,年幼的约翰两次站出来制止,也许这就是贵族的纪律和自制吧,他们从小接受严格的家教,遵守它们,并且有自信站出来指出他人的不合规范之处。与此同时,一个平民的孩子就回应道“我知道这里不能喂食,但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下一刻的场景就切换到了“精英三人组”并排坐在一起讨论学校是否应该向大众收取费用的问题。没有丝毫犹豫,三位小朋友们就得出了of course的结论,他们无不认为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都是需要学费来维持运转的,anyway,“学校会变得肮脏拥挤”,“一大群穷人将冲进来”的现象总是可怕的。
     约翰最后去的是牛津最大的基督教会学院攻读法律。他认为有很大一部人(乃至流水线上的工人)都确实有经济能力送他们的子女于私立学校就读,如果没有,那应该归于个人的选择问题——也许工人父母们认为这一笔费用用于购置一辆小汽车会更加合适,虽然我个人对此持保留态度。约翰在节目中不断地流露出赞同现有的各类机制的意向,他赞美私立学院的一些纪律制度,也认可英国现有的国会制度。关于这一点,片中的另三位女士似乎与之有不同的看法。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英国是一个喜欢保留传统的国家,英国人民也是一个更倾向于和平演变的民族,这也许是一个岛国的天性使然。在这里并没有激烈的革命爆发,比起这个,英国人似乎更喜欢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出一些改变,毕竟从事拿手的事总比尝试全新的领域要更有效率的多。但是,在此,我也认为约翰的很多想法也许是他对自身阶级的一种维护,就像他所说的,工厂需要工人,公立学校也必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它们都是维持社会稳定所必须的。很多时候,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又或者,他也很满意现有阶层所带给他的一切。
    在约翰28岁的时候,他曾拒绝了采访,这让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一度以为再也不能在荧幕上看到他的身影了。在往日的影像中,他显得十分骄傲,乃至让人感到刻薄,或者就像弹幕上所说的——过于装逼,但话又说回来,仅从高富帅三人组登场时火爆的弹幕就能看出大家对他们的热情,这毕竟是人人向往的生活。万幸,在35 years old 的节目中他又重新站在了荧幕前。是的,这一次他与他美丽的妻子一起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我注意到相比于节目中其他的一些参与者(他们很多人在28那一期就已有好几个孩子),精英三人组普遍晚婚,他们大多在30+方才选择步入婚姻的殿堂,于此同时,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也更加严肃。后来成为BBC制片人的帅哥查尔斯就曾坦言,他不会因为周围人结婚而结婚,他不因一件事流行而去选择做这件事。同时,他也认为一旦结婚,他将不会在孩子成年之前选择离婚——那对孩子的一生的影响太大了。
    再次见到约翰,他的容貌实在是变化很小,但是身上的戾气已退去了大半。依旧是浓郁的英式口音,但是发音却不像他少年时那般尖锐迅速以致使人感到听他说话是件费神的事了。像许多上层人士会做的那样,他在乡间购置了一所大房子,抽空投身于园艺,他也不断地进行慈善事业总之你无需费劲就可以找出一堆可以印证他身份的标志。他曾在21岁的时候指出,他认为这个节目has something wrong:它在我们7岁的电影中展示了我们的职业生涯,事实上我们也得到了,这一切都显的我们如此顺利。然而它只展现了我们7岁时的人生目标,却未曾展示我们挑灯学习的日日夜夜,仿佛我们所有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
    哎,我一直都承认上层阶级的孩子们普遍更为刻苦,他们珍惜时间,不断学习,勤于自律,然而我也认为所有这些都是他们命中注定的。无论是良好地家教,优秀的习惯,完美的自制能力,都是几代人的积淀成果,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们望尘莫及的,就更无须说是那些顶级的教师资源,硬件设施,以及强大的人脉。同等的努力,也许一般人根本就找不到发力的方向。在这个阶级,阶级的壁垒就是血缘,这是牢固的,围墙外的人几乎难以翻进,而围墙内的人也很难被挤出,同阶层的人总是更易接受同阶层的人士。
    一直到49岁的时候,身材一直良好甚至说的上清瘦的约翰才微微有了发胖的迹象,但我得承认,这一时期他的身材也十分不错,直到56岁的时候肚腩才微显。但是显然,节目中其他阶层的小伙伴们就没有他这般“幸运”了,他们中的多数都不同程度地发胖,有的已经完全看不出来其年轻时候的窈窕身段了,只让我们为她们的健康状况感到担忧。
    到此,纪录片就止步在他们56岁的阶段了。约翰完全按着他或者说他的家族为他规划的人生走过了他大半的生命。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人生也许就像一根檀香,过往的岁月将她慢慢燃成灰烬。然而,对约翰来说,也许这根檀香已然燃尽,时间未至已成灰。正如节目开头所说“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ll give you the man”,从一开始就知道结局,他选定了自己所要走的路,虽然也是他的必经之路。
    正如查尔斯所言,“我们有许多的选择,但选择的数量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我们所拥有的知识本身又限制了我们的选择。”一瞥间七个七年间的故事早已尽收眼底,他们的余生尽在其中。
     纪录片里还有三位代表性很强的人物,其一是名媛苏西。苏西的父母在她十四岁那年离异,这无疑对她打击很大。从年少时忧郁的表情就伴其左右,到了21岁,她更是烟不离手,画了浓郁的眼妆,整个人显出一股颓废的气质,前方对她来说就是一片迷雾。然而当她28岁再次登上荧屏,整个人的精神气质明显与之前截然不同,父亲在她22岁时去世,这似乎让她从泥藻中醒悟了过来,同时,也为她带来了4000亩的地产。同年,在采访中一直反对婚姻与孩子的她选择了婚姻,自此整个人的面貌就似乎焕然一新,她的眼睛里开始有了漂亮的光泽,人的身材也开始越来越好。值得一提的是,她16岁时对学业失去了兴趣,就放弃了学业,之后听父母的安排去了巴黎。那时的她感觉人生没有意义,便赴各国旅游、度假。对于她的生活,节目中的另外三位女士坦言到她们很庆幸自己不是苏西,因为至少她们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
    其二是来自乡间学堂的尼古拉斯。看的出来,尼古拉斯自小就热衷于探索科学,他曾希望可以研究月球。漫长而孤独的乡间生活无疑给了他充足的时间与自由去探索自然界中的各种奇妙现象。我认为,从他看到一样新奇的事物就会自己追问其来源与成因这点,就可以看出他的聪明才智以及未来成为一个为科研事业奉献终身的潜力。尼古拉斯大概算是整个纪录片中最励志的一位了,他后来考上了牛津,攻读物理,从此一扫其之前害羞的性格,整个人开始变得自信。两年半就读完了博士,他自己也承认的确拥有过人的才智,之后又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担任助教,一路成为教授,迎娶了白富美,达成了人生赢家的成就。通过读书的方式改变阶层的确是一个比较稳妥且难度相对较低的模式,但是我个人认为家长和老师借此一味鼓励孩子们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他们虽看到了这样做的可能性,却选择性忽略了这些成功的样板们共有的特质——高智商,可惜的是大部分父母的孩子并非高智商人群,大多数人也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阶层壁垒没那么容易打破的原因了。
    其三是一度靠社会保障金度日的尼尔。尼尔曾今梦想考牛津大学,然而他的智力水平就像他的家庭经济一样平平无奇,之后他辍学,又当过工地的工人,不过更多时候他在一个又一个棚户间流浪。这种迷失自我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他四十多岁的时候,不过最终他还是走了出来,开始积极投身于各项工作中,努力回报社会。从一个内心并不信仰上帝的孩子变成了一位虔诚的教徒,他后来还参加了议会。
    我不知道大家看完这部纪录片会有什么感受,就我来说,我感到难过。并不是因为发现阶级难以跨越,而是发现个人的思维难以改变。在看本片以前,我就已经持有这样的观点,在漫漫的观影途中,我会下意识地找出各种可以支持我看法的事实。整篇文章下来,我写的也是一些我早已知道的观点。新的事物越来越难以让我触动,我习惯于以我原有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衡量身边的事物,难过的是,我总是可以从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首先,我认为它太冗长了,其次,我觉得它没有结构可言,最后,它也没有明确的主题。这里时间有限,不能容我重新修改一遍我的文章,希望下次还能记得这件事。最后,容我向这部跨越了50年的作品致敬。

人生七年856 Up(2012)

又名:人生七载之当我五十六 / 56岁起 / 人生七年第八季

上映日期:2012-05-14(英国)片长:144分钟

主演:迈克尔·艾普特 Michael Apted/Bruce Balden/Jacqueline Bassett/Symon Basterfield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 Michael Apted/Paul Alm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