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发现豆瓣也有纪录片的页面,把以前写的旧评搬过来啦...

--------------------------------------------------------------------------------------

看了一部英國紀錄片『56 UP』,片子記錄十四個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的孩子的一生,由七歲開始,每隔七年回訪一次,直到56歲。
那群孩子有男有女,分別來自兒童福利院,公立學校,寄宿學校,私立學校。影片開頭,私立學校的孩子直視鏡頭自信地說“我讀財經時報”,福利院的孩子眼神暗淡吞吞吐吐地說“我不喜歡…我想…那一定會很難…”,女孩子討論著什麼時候結婚,男孩子討論長大後想做什麼…
歲月的年輪碾過無痕,而當年青澀的孩子們卻都已經白髮蒼蒼,究竟什麼決定了他們的未來?
這十四個孩子,大部分人一生都在他本來的階層活著,福利院和公立學校的孩子多數一生碌碌無為,很早就結婚,兒女成群,身材發福,靠社會福利救濟,總擔心著社會福利削減。中產階級的孩子,平平淡淡地生活,考取公務員或成為教師,不貧也不富。社會頂層的孩子從小目標明確,長大後基本按照原來的路走,他們的兒女通常也非常優秀。
然而,當中也有例外,原本處於中產階級的Neil年少輟學,一直貧困潦倒,人生的一半都在孤身漂泊流浪,靠微博的救助金勉強度日。而原本出身富貴之家的John九歲喪父,家道中落,最後還是憑借著努力取得了牛津大學的獎學金實現兒時夢想。出身鄉下牧場的Bruce?因為一個微妙的契機,成為大學教授,移民美國,意外升級。
觀察總結了一下十四個人的情況,社會高層都有的共同點,就是目標明確,思路清晰,並且反應迅速。而餘下階層,多數神情迷茫,有問才有答,沒有明確或者可行的目標,對世界認知甚少。
然而,無論是哪個階層,都認同的一個觀點是:人身上唯一不能被奪走的東西是,知識。
而且,不論擁有財富多少,不論男女,每個人到了成年,都不同程度地渴望成家,並且到最後都承認了幸福家庭的重要性。這個重要性甚至高於職業。關懷,是決定幸福與否的終極因素。
那麽,到底是什麼決定了人的一生呢?影片最後,也沒有給出答案,而是播放了故事一開始,所有小孩子被帶到一個樂園,盡情地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印在我腦海裏的一幅場景是:一個福利院的小孩子,迫不及待地用木頭搭起了房子…那個孩子,長大後也有了自己的房子。或許套用一句輕微精神病傾向的Neil說的一句話來回答最合適不過,“所有的心理學技巧,其實都是在引導人們明白一個道理:比起別人,只有自己才更能拯救自己”。
影片中的十四個孩子,還有一個共同點,都很討厭參加這個項目,回顧自己的人生路,用Suzy的原話就是:好像在讀一本爛書,你知道它很爛,可讀開了還是得往下讀,然後讀完了再感嘆一句“這真是一本爛書”…
片子總共三集,每集45分鐘,裏面的孩子性格各異,我卻總能在不同的場景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信息量過大,寥寥數語不足以表達我的感觸,2014年還剩下3個100天,這部人生的爛書,還是要往下翻,好好珍惜,共勉。

人生七年856 Up(2012)

又名:人生七载之当我五十六 / 56岁起 / 人生七年第八季

上映日期:2012-05-14(英国)片长:144分钟

主演:迈克尔·艾普特 / Bruce Balden / Jacqueline Bassett / Symon Basterfield /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 / 保罗·阿尔蒙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