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太过多细节与线索的黑色幽默片,太多关于残酷现实的刻画,让人无法再冷静下来细细在回味一次这部片子,现实太残酷,人们太冷漠,是非和公正已经没有了绝对的定论……

故事的主人公纳塔,大概是对白最少的电影主角了吧,在影片中只是畏畏缩缩的躲在角落的一端。平时都是由哥哥代替他发言,由哥哥替他决定任何事情,他就傻傻的生活着,就连要自杀了,也能唱得出情歌,踩到狗屎了,还能笑得出来。这样单纯的人,怎么会知道自己一个要自杀的决定竟然上了新闻的头条,惊动了总部长,甚至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新的政策。可是这一切由于自杀引起的浮华的闹剧,最终还是一片浮云,喧哗过后,连回音都不剩,就这样消失了。
从纳塔决定了要自杀的消息由《人民先锋报》的地方记者勒凯什开始报道,并且提供给印度电视台的著名女记者作为独家报道开始,媒体就完完全全加入了这场收视率竞争的游戏。在印度电视台的报道出来之后,短短几个小时之间主流的媒体全都涌到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聚集在了纳塔的家门前。可笑的是,每个媒体都在现场报道着他们眼中想要吸引观众眼球的事实,而不是真正的事实。看图说话,自己胡乱添加注解——目的只有一个——收视率。就像凯勒什看到有个贫困的农民最终被饿死了,开始疑惑,媒体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样子直播报报道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为了真正的挽救纳塔?还是通过纳塔挽救和他一样处在贫困线下的农民?还是根本为了吸金而日夜不眠不休的收视率?

有谁会想过,一个贫困农民的自杀的现场报道,竟然会演变成一个村庄的谋生方式,甚至当地的人们因为这件事情开始有了收入,幻想经济会因此发展起来,自杀现场被弄成了节日庆典,除了纳塔的妻子,没有人真正为纳塔生死未卜的问题感到悲哀……

究竟媒体的责任是在报道披露真相,还是追求真相背后的结果?是为了报道而报道?还是为了报道之后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著名的秃鹰与女孩的问题一样,我们到底是需要伸出手拯救那个少女?还是在一旁冷静的拿摄影机记录下这一切。如果说我们报道的事实,可以拯救一批人的话,那么牺牲掉的这个人,就正的死的重于泰山了吗?我们是谁?不是上帝的我们怎么能够有权利决定别人生死的价值?怎么能够评论一个人是不是值得死?是不是他的死,能够拯救别人?如果他的死真的能够拯救他的同类们,那么就一定要牺牲掉他吗?这是一个永恒要探讨的问题,因为人性本是自私的,其实我们早就做出了定论,却在假装矜持的表示说这是记者面临的两难问题。

其实道理有多难?如果连你身边的伸手就能拯救的一个人你都不关心,不拯救,你怎么能期待你的报道出来以后,一定能够拯救其他人呢?凯勒什开始怀疑,为什么那个饿死的农民难道就不重要了吗?他的生命就不值得报道了吗?为什么大家只关心纳塔的死活?那个女记者很明确的就指出了,因为收视率说人们喜欢看到关于纳塔的新闻,所以只能报道纳塔的。所以最终,是不是还是小梁哥的体会才是最正确的:“观众们,请你们放下你们手中万恶的遥控器。”

突然想到了金凯瑞的《楚门的世界》,因为人们喜欢看,竟然就这样愚弄了楚门一辈子,硬是活生生的让他出演了一出真人秀。绕了一圈,问题还是回到了原点,我们关心的到底是什么?是幸灾乐祸别人的问题,还是管好自己好好的生活?因为人们好奇与猎奇,让多少人上演了这种闹剧似的真人秀?我们看过瘾了就换台走掉,可是当事者呢?他们得到了什么?

纳塔和哥哥幻想因为纳塔的死亡能够得到一笔抚恤金,可是最后纳塔却被判定为意外身亡,没有抚恤金。他的妻子问得很好,现在把纳塔都弄死了,可是结果却连一笔钱都没有。至始至终,他们只是这场新闻竞选游戏里面的棋子,被迫的承受着每一步。



将军一句话,千万将领前仆后继的等着去死……

执行者与管理者

是接受命运,还是无力的反抗?

政治就是一场权力的阴谋

80/20法则

新闻记者的责任与义务

周围的人对于自己身边朋友生死的态度(虽然很悲伤,生活还是要继续)

旋风一样的出现,残云卷落叶一般的离去

明明是故事的主人公,到最后结局落幕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只是画中画。

我们最后所拥有的,只是我们的躯干。

自杀现场直播पीपली लाइव(2010)

又名:霹雳来唬秀(台) / Peepli Live

上映日期:2010-08-13(印度)片长:105分钟

主演:奥姆卡·达斯·马尼克普里 / 拉格胡维尔·亚达夫 / 莎利尼·瓦察 / 法如克·贾法尔 / 马莱卡·谢诺伊 / 维沙尔·夏尔马 / 纳瓦祖丁·席迪圭 / 悉他拉姆·潘卡尔 / 纳萨鲁丁·沙 / 阿米尔·巴希尔 / 

导演:阿努沙·里兹维 / 马哈茂德·法鲁基 / 编剧:阿努沙·里兹维 Anusha Riz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