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和书友会的朋友一起观影。很久没有看过这么长的长片,而且是方言的纪录片。两个小时四十分钟,周公的乡音带我回到了一种幽静的禅定,一种诗意的栖居。
1. 初见周公,即刻让我想到了南怀瑾。影片开头的佛像,敲钟,宗教仪式,营造出一种厚重的庄严感。从早上五点半开始,摄影机记录着周公的起居坐卧,写诗会友,九十岁的老人行动缓慢,影片节奏恰如其分的不疾不徐。没有旁白,只有周公和朋友的方言,以及周公苍老而顿挫的声音读他的诗作。
2.孤独国。听着周公年轻时的从军经历,想起王伟忠前几年专门描写眷村的话剧《宝岛一村》,心中不免酸涩。而周公或许是其中最不的一分子,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一介书生,从军中卸甲,便开始了孤独的漂泊。或许这一生都是孤独的漂泊。在武昌街的书摊,是他的孤独国。对他人来讲,那是一方有形有相的书摊;对周公,那里是他内心的起点和终站。当我听到书店的老板娘说孱弱的周公一定要把书放在双肩的背袋里带走,那是一种对精神家园怎样的依赖和深情啊。有一个镜头,一个女孩将一束白色菊花放在书摊的椅子上,周公说他与渊明独爱菊;一束白菊,一串佛珠,这是周公的孤独国,也是那些诗作的起点和终站。
3.金刚经。周公说经历人生的种种困顿,幸而四十岁时接触佛法。听大师讲金刚经,打开心境,最终皈依。有缘的是,我最近也在朋友的指引下了,听讲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经确实能够帮助人打开心境,放下烦恼。周公说有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出家?我想,一方面,周公心中已无尘世的羁绊,在何处修行只是个形式;另一方面,对诗歌,周公亦有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追求,他仍有执着。
4.矛盾。年迈的周公仍旧是个充满矛盾的人。他会拿同一块毛巾擦脸和擦皮鞋,他的朋友说他除了写诗什么都不懂,他坐下写字的时候,却要把墨研的极细,笔尖润的极好,写毕还要用美工刀把纸片割成规整的形状。正是这样,周公才更鲜活,可爱。他就像是邻居家那个年迈的老爷爷,还要去理发店用传统的剃刀剃头,吃早餐的时候还会把饭渣掉在桌子上和身上,他在诗里说,我选择冷粥,破砚,晴窗。
周公已飘然远去,去另一个世界修行。他的诗作,难懂但不艰涩,有自然野趣,有佛修禅定,亦有人间烟火。而我的心,很久没有这么平淡,安静,诗意,悠远。

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他們在島嶼寫作:化城再來人(2011)

又名:The Coming of Tulku

上映日期:2013-05-25(中国大陆) / 2011-04-09(中国台湾) / 2011-11-16(中国香港)片长:163分钟

主演:周梦蝶 / 

导演:陈传兴 / 编剧:陈传兴 Tsun-shing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