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的时候,天光透过窗帘映入。

他的夜晚已至,我的清晨已至。忘记是什么时候开始被这个人所吸引,实际上最开始并非他的诗歌,而是他武昌街卖书的身影。或许,那也是我不经事的妄想,没有尝过他人之苦,却想以他人之形象示人。

从这点上,我反而在此纪录片中,读出他的一些念想,却最终,只能反复于镜头里的“不能想”。肉体之空虚与精神之丰盈并无因果联系,只是追求里世界的过程中,忽视了表世界的生存方式。然而,他还是知晓的,只是贩卖书籍,如同贩卖世界一样。文艺青年,我更倾向于他们是新世界的探索者,虽然大多数会有炫耀经历的成分,但总有人,能够越过这个阶段,去真正发现世界之美。

科技在周先生身上没有落下,他古朴得像一顽石,始终坚持在自身精神荒原之中,树立诗与佛的旗帜。诗,即是现世之情感,佛,即是来世之理想。而此中大多的欲念,在他明知不可为之时,只能放下。

心如死灰者,并不写诗,写诗是因为还有热爱。心无欲念者,并不信佛,信佛是因为还有不舍。

在热爱与不舍之间的差异,以古诗的韵律,佛经的意象,化作荒原扑朔的紫蝴蝶,虽希望低调,却也总寄希望于美与神秘。

他是说故事的人,他的孤独国涌进太多人时,他是幸福的。可是这般年月,他又能与来者说些什么?佛不生不灭,而人却有生老病死,这个时候,我脑海中闪现的是周星驰的那句:你看,我还有机会吗?经历与遗憾交织的人生,才能体会那一句“欲语泪先流”。

以单纯人的情感,他所经历的国破家亡,经历的痛楚,是我们如今所处环境不可知的情感来源。而对比白银时代的流亡诗人,或许能够得以窥见他的心绪——既充满死亡,又充满不舍;既是解脱,又是拾起。他的后半生被前半生所困,却又因所困得以成就。个人作品与纪录片,实际是分开的,作品使人纯粹化,近乎神性;纪录片使人世俗化,还原为人。二者相结合,既是缘起,又是破灭。对于我而言,让人回归于人,是极好的。

另,三毛女士真是文人杀手,也是另一个层面的由人回归于人。



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他們在島嶼寫作:化城再來人(2011)

又名:The Coming of Tulku

上映日期:2013-05-25(中国大陆) / 2011-04-09(中国台湾) / 2011-11-16(中国香港)片长:163分钟

主演:周梦蝶 / 

导演:陈传兴 / 编剧:陈传兴 Tsun-shing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