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06-23

yangtea • 一曲难忘:不要当真

一颗星给肖邦的音乐。
作为传记片,这片子的剧情太扯了,与史实相去甚远。它之所以在中国能有现在的知名度和地位,该归功于其过分拔高又很表面化的爱国主义,正好迎合了当权者的心思。
事实上,肖邦根本就没有因为参加过“地下”革命集会而惹来麻烦,以至于要匆忙出逃。他身边也没有跟着埃尔斯纳教授和康斯坦西娅。前者一直在音乐学院好好地做他的院长,后者其实是肖邦的暗恋对象(但她本人并未察觉,一直到肖邦去世后若干年才知情),毕业后不久就嫁作商人妇。当年肖邦离开华沙去巴黎,类似于现在有才能有抱负的外省青年,渴望到大城市里一展拳脚,混得好了,就扎下根不回来了。走的时候,校长指挥一班同学合唱送别,人家走得可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哪有片中的仓促慌张。
他一路游历一路西行到了巴黎,很快就凭着自己的才华打开了一片天地,因此上李斯特和乔治桑安排的音乐会掉包计自然也是不存在的。而他和乔治桑结识时,已是他到了巴黎好几年之后的事情,此时他早已是名满天下的音乐家,桑夫人爱慕他的才华,热烈地倒追人家,他老人家开始时还傲娇摆谱呢。而片中的乔治桑则像恩威并施的女王(这编剧一定和她有仇),肖邦则成了她手里的卑微的私有物,最后桑夫人还“见死不救”,汗……
至于肖邦一开始像个无产阶级革命青年,后来因为桑夫人而“堕落”,变得小资,最后又重新觉悟,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拼命巡演为祖国募集资金,最后血洒琴键,病倒不支,抱歉,这是更大更彻底的虚构。他从来就不是无产阶级革命者,从小到大没少和贵族富人打交道,为他们演奏、教他们的子女学琴,虽然有时他也会讽刺他们的虚伪,但他离不开他们所提供的优厚待遇和舒适环境,像莫扎特和舒伯特那样的苦日子(小莫其实收入不错,就是他和他们家那口子能挣更会花,于是死的时候比较潦倒= =),他是一天也过不下去的。至于爱国,当然,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标签,但影片显然过分地拔高了这一点。他自然对他的祖国有所眷恋,但这也只是在正常情况下,任何一个久居国外的游子都会具有的情感,他的情感和行为,并未比其他类似情形的人要高出那么一大截。之前看过一位网友的一句话“自打他离开波兰扭头去了巴黎,从此再没回来,我就认为这已经说明了一切”,对此,我深以为然。
除去这些,像是演员造型啊,布景啊,我就不多吐槽了。虽然我从来不认为肖邦应该被单纯地设定成为柔弱苍白美少年or美青年,但他身体不好,单薄瘦削也是真的(170cm,最糟的时候不足50kg,而且你见过健壮的结核病患者吗?),这位主演,外形也堪称英俊了,但感觉偏高大健壮,也没有忧郁敏感神经质的特质,发型也不对路。他该去演英姿飒爽的军官,那样一定会更好看。

一曲难忘A Song to Remember(1945)

上映日期:1945-01-18片长:113分钟

主演:保罗·穆尼 / 梅尔·奥勃朗 / 柯纳·王尔德 / 尼娜·弗彻 / 乔治·库鲁里斯 / 霍华德·弗里曼 / 斯蒂芬贝凯希 / 

导演:查尔斯·维多 / 编剧:西德尼·巴其曼 Sidney Buchman/恩斯特·马利斯卡 Ernst Marisch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