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日本江户时期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逝世170周年。
在此之前,为了纪念他,大英博物馆特意举办了盛大的葛饰北斋个人大展,这部《葛饰北斋:为画痴狂》是这次展览筹备期,由纪录片两巨头BBC携手NHK联合制作。
浮世绘巨作《神奈川冲浪里》中海浪的形象,已然成为一种符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比起向日葵之于梵高,虾蟹之于齐白石,巨浪背后的这位画匠,似乎显得默默无名。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葛饰北斋,若要把他的头衔与荣誉一并输出,恐怕比权游中的“龙母”更令人震撼。
浮世绘三杰之一、风景版画鼻祖、日本现代艺术之父、东洋达芬奇、日本漫画创始人、千禧年影响世界百位名人榜唯一入选的日本人、名字被赋予给水星其中一个环形山……
以上种种,北斋实至名归。
北斋身世成迷,缺乏归属感,似乎注定了他居无定所,坎坷多难的一生。
出生时以“时太郎”为名,直至去世时用名“卍”(佛教符号意指万物永恒),据记载他共有过30多个名字,搬过93次家。
“葛饰北斋”是其中最为人熟知的画名,来自他对日莲宗、妙见菩萨、北极星的信仰。影片中也时常提到妙见菩萨的部分。
被闪电劈,又中了风,遭遇饥荒、火灾、地震、洪水、天花、因孙子赌博而躲债……
除肉体上的折磨外,还经历了两任老婆及多位子女的离世。他一直认为是自己的长寿与画家的身份,夺去了小女儿阿犹的双眼和健康,在爱恨交加中,他选择逃避,以“不负责任的父亲”的罪名抱憾终身。
北斋应证了一句俗话“打不倒我的终将使我强大”,14岁学画,90岁离世,高产3万5千件作品,与齐白石号称4万件可以PK下。
从门生露木孔彰为饭岛虚心的《葛饰北斋传》提供的插画《北斋父女居所图》看,耄耋之年的北斋,仅与女儿葛饰应为相依为命,卖画为生。
露木孔彰故意画了柱子挡住北斋的脸,可能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及怕观者会过多同情落魄不堪、垂垂老矣的北斋吧。
自称“画狂人”的他,确实是为画痴狂。绘画不仅是他的生计,将绘画与信仰合二为一,相互寄托,更是他独特的精神载体。
插播一下,关于女儿葛饰应为,虽然一直辅助父亲,但有着“江户伦勃朗”头衔的她,是连北斋自己都说:“要说画美人图,应为的手腕更在我之上”的天才画师。
有北斋这样的父亲,真的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似一轮明月般指引前行之路,却又永远要学着隐忍活在影子下的那份寂寞。
在此不做赘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电影《眩:北斋之女》,宫崎葵的大眼神儿我给99.99分,或者出自《蜡笔小新》导演原惠一的动画片《百日红》。
葛饰北斋曾说自己“活得太久了,什么都能画”。确实,他的绘画题材和内容包罗万象,美人、山水、鸟兽、鱼虫、鬼怪、风俗、人物、肉欲......只有想不到,没有画不了。
北斋是一位孜孜不倦的集大成者。擅长浮世绘各大派系画技,又将中国画、西洋画完美融合进自己的作品中。
早在初入胜川春章门下没多久,他就已掌握役者绘的技法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离开胜川派,学习当下最主流鸟居派、喜川派美人图技艺,一改突出戏剧性的面部表情,转而强调整体细腻淡雅,最终在女性化领域与这两大派齐名。
后续在画中融入了歌川派西洋透视法、司马汉江明暗对比法,他的风景画逐渐崭露头角并形成富士山、海浪等经典北斋式景物。《富岳三十六景》达到了绘画生涯的巅峰。
又受琳派启发,集合对日莲宗的信仰及万物有灵的推崇,北斋笔下的草木生灵有了独特生命力,超现实色彩浓重。
此外,马远《十二水图》、张萱仕女图、“潇湘八景”、《芥子园画谱》、唐诗宋词,无不被北斋借鉴。
除久负盛名的《富岳三十六景》、《北斋漫画》外,他也需为生计出版些流行或实用作品。比如神力怪谈的《百物语》、商品装饰图案集《新型小蚊帐》、与曲亭马琴合作流行本《新编水浒画作》、开放到连西方人看了都眼红的艳本《喜能会之故真通》……
北斋一边为自己画不好一只猫而哭泣,一边却又出绘画教科书,普惠大众。《己痴群梦多字画尽》、《略画早指南》、《一笔画谱》……浮世绘大家中像北斋这么有育人热情的屈指可数。
北斋自身还对一些事物格外偏好。
比如,钟馗、菩萨、达摩像。
均有驱魔护体,保佑安详之用。曾在护国寺庭院用扫把蘸墨汁画了一幅200平方米巨幅《达摩图》,可惜未能保存。1810年与其他六位浮世绘名家合作《七福神》,葛饰北斋画了其中的“布袋和尚”,其他6人,分别是以始祖歌川丰春为首的歌川派4人,以及鸟居清长、胜川春英。
比如,龙、凤凰、中国狮子。
龙凤自古有吉祥之意,与他属相为龙也不无关系。据传,到了晚年,他每日画中华狮子,用来“日新除魔”,也迷信此举可以驱赶因负债牵累于他的孙子。
比如,瀑布、浪花、富士山。
富士山是日本的“圣山”,水又是东方艺术家永恒的主题。水本无形,遇风则浪。外表的含蓄与内心的激荡,富有深刻哲学韵味,与亚洲人推崇的思想相一致。当年德川家齐找葛饰北斋与谷文晁比赛,北斋用扫把占了蓝墨汁画了龟田河波浪,又在鸡爪上占了红墨汁,让鸡在图上走,形成一片片枫叶。完胜!
可以说,从浮世绘创始人菱川师宣到最后一代大师月冈芳年,葛饰北斋是绝无仅有的集百家所长于一身的真正大家。
年幼时做过木板雕刻学徒,作画之于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写过谜语、散文、俳句、打油诗。
辞世前留下的俳句:“魂魄抽离,轻摇慢荡,在夏日的原野上”。
虽然纪录片中,没有太多提及葛饰北斋对西方印象派的影响,但从影片中西方学者及绘画家对北斋的推崇,也能略看出一二。
葛饰北斋对于世界艺术史,特别是欧洲绘画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甚至有人认为,没有他,就没有享誉世界的印象派及后印象派风格。
北斋去世后的近半个世纪,日本被迫结束闭关锁国,随着物资、文化外流,浮世绘戏剧性般地传入西方——“你从市场中买回的肉,或许包裹着它的就是一幅精美的浮世绘版画!”历史研究者John Rewald如是说。在意外与必然中,圈粉了大批欧洲年轻人。
这些异国青年,仿佛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拜倒于北斋对色彩、构图、线条上大胆前卫地运用与创新。纷纷把北斋及其作品奉为“神”与信仰,临摹效仿。
如今,这些年轻人的名字令我们如雷贯耳。
印象派奠基人马奈的《壁虎与胡蜂》临摹自《北斋漫画》中昆虫与爬行动物。
听说过莫奈的日式花园么,这位钟情于“江户热”的迷弟,给老婆套上了和服,造了座日本桥,模仿北斋的《五百罗汉寺荣螺堂》,画了一幅《圣阿德雷斯的露台》。
痴迷于芭蕾舞女的德加,看了《北斋漫画》中奴仆之舞,灵感乍现,挥动画笔创作形似的“旋转跳跃,我不停歇”。
其中,要说把北斋最精华的部分,平面式散点透视的写意式风格及大胆色彩运用得最完美的,当属梵高了。
梵高在日记里这样写道:“说我们喜欢浮世绘,这是对我们的看不起,浮世绘就是我们的信仰。”
《星月夜》明显有着《神奈川冲浪里》的痕迹,星空与海浪展现的躁动恰恰衬托出村庄与远处富士山的平静,自然与人力,抽象与写实,蓝与黄的对比,黄金螺旋构图……难怪后人把他们“恶搞”成CP,说实话,毫无违和感。
如果说,当时西方画家痴迷浮世绘,仿佛抓了一根救命稻草,急于从摄影术诞生后,摆脱不再需要一味求真的困境,那么数百年后的当代艺术家,更像是用自己的风格方式致敬北斋。
日本漫画家尾田在《海贼王》“和之国”篇,频频出现北斋画中的元素,再现日式韵味。
俄罗斯艺术家Salavat Fidai在一粒大米上画了《神奈川冲浪里》。相传北斋曾在一粒米上画了只飞鸟,轰动江户。
但比起世界对于北斋的狂热,我们中国人显得格外“冷静”。
想来情有可原。浮世绘的起源本身就与我们中国木板年画密不可分,技法与内容元素也大多与中国传统绘画一脉相承。外加我们悠久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涌现了无数首屈一指的大家,阎立本、顾恺之、吴道子…及对日本水墨画影响深远的南宋四大家。
还有一点,浮世绘中大量艳本,让我们把“浮世绘”三字简单等同于不入流的“春宫图”。其实,这仅仅是画家们赖以生计迫不得已的手段。
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懂浮世绘,这望文生义的“虚浮世界”,是日本唯美主义作家永井荷风感叹下“东洋人的悲哀”?是周氏兄弟“艺术为人生”理念的载体?
作为浮世绘的又一大粉丝,鲁迅真的曾经说过自己年少时最爱北斋,因为他的作品是最能被普通大众接受的。
人,终有一死。
葛大爷,经历了那么多磨难,终于活到了鲐背之年,还在渴望“如果再给我十年寿命,哪怕是五年,我将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
嘉永2年(1849年)元月,北斋抱病创作了他的最后一幅作品——《富士越龙图》。
画面上依然有他钟爱的富士山,上空是一条盘旋在黑云中飞升的苍龙,娴熟的技法,大胆精准的用墨,是老人一生勤绘的浓缩。苍龙面部的拟人化,是北斋自身的写照?是寄希望于化身为龙,得以永生?
三个月后,葛饰北斋在位于浅草的家中去世,享年90岁。

葛饰北斋:为画痴狂Hokusai: Old Man Crazy to Paint(2017)

又名:British Museum presents: Hokusai

上映日期:2017-06-04(英国)片长:90分钟

主演:蒂姆·克拉克 罗杰·凯斯 

导演:Patricia Wheat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