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文化学者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开篇写道:“今天,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富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的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换句话来说,这是一个消费的时代。知识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它不仅承担了人在物的包围之中的精神内蕴,还刺激着人们不断学习的兴趣与渴望。电视作为一种传媒工具,已然担任起传播文化的任务。由四川卫视与《南方周末》联手于2014年推出的大型填字竞技真人秀节目《我知道》,以文字作为一种竞技方式,将知识置于其中,从而达到一种新的文字乐趣。特别是,节目中所传递出的正能量,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知识背后的人性美,也看到了一群默默奋斗的“知识达人”背后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内在充实与心灵美。

从第一季步入第二季,《我知道》已经发生了变化,首秀便献给了观众全新升级的导师阵容,可谓是重磅回归,精彩丰呈。作为一个全民参与的知识竞技节目,《我知道》在第一季便斩获网络点播2.2亿、CSM(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34个城市单期中获得最高收视率为1.083的好成绩,而在省级卫视晚间综艺期间排名第四。可喜的是,第二季《我知道》一开播收视率便跻身于各大卫视的前列。由此,我们从中看到了人们对于知识的重视的同时,也看到了观众对于节目的认可。例如,在卧虎藏龙的选手阵营中,不仅有百度贴吧风云人物、果壳网著名出题人,也有著名书评人出席对战,不过最让人惊讶的是左手作家张思建。看似不起眼的他,上台的步伐吃力而迟缓,面对镜头紧张而羞涩,但却以脑瘫儿童成为作家的经历,让人赞佩不已。这并不是源于他自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长安长安》,而是对他现场答题所在文学、歌曲、电影、绘画等领域展现出的自信与人格魅力的一种赞许。

如果说选手是一个这场知识竞赛的参与者,那么导师则是制造者。一方面,阵营更加的强大,不仅有上一届冠军导师郭敬明的霸气坐镇,还邀请到了文化风云人物王刚驾临,以及人气女神柳岩作为情感导师的智慧加盟。再者,“互选”的模式下给导师增加了获取选手的风险。如此,强大的阵容之下,选手与选手的“对决”,乃至选手与导师的机智问答,以及导师与导师之间的“争风吃醋”等都构成了一个戏剧的空间。另外,现场主考官的随机应变能力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为节目增色不少,实力不容小觑。要知道,李艾是毕业于哈佛大学,被世界竞技论坛授予“全球杰出青年”称号。这样一来,《我知道》便在选手、导师、主持人、观众之间构成了一个新的知识链,从而将一种知识的乐趣与渊博传递而出。

苏珊·朗格所曾说,“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形式,而这种情感就是审美情感。”《我知道》中知识对决所形成的审美情感,是一种被艺术化的形式化情感。无论是,百度贴吧风云人物、果壳网著名出题人,还是“左手作家”张思健等,他们都给观众传递出一种知识背后的审美趣味。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将人们在文字的海洋中所遗忘的美真真切切的表现在观众的面前,以知识的渊博,个人的魅力来唤起人们对于知识的喜爱,开启全民填字热,并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现代物欲横流中的空虚灵魂的救赎。

如果说《我知道》是一种知识的传递,不如说是一种真情的流露,一种力量的传送。正如选手张思建所言,“从小在各个病房奔波,同样遭遇的病友是没有机会像我这样站在这里的……自己虽然不是一匹千里马,但王刚一定是个好伯乐。”语气之中,透露出一种知识的智慧,与人文的修养。或许,这个从王维诗作、国外名画到当代电影,再到流行音乐的“左手作家”张思建是《我知道》第二季首秀,送给观众最美好的礼物。

我知道 第二季(2015)

又名:I Know

主演:郭敬明 / 王刚 / 柳岩 / 艾诚 / 

导演: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