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究竟想讲什么?

刚刚看完《速度与激情10》,这个问题在我的脑海中萦绕了很久。单从故事看,它似乎只讲了一半,结局尚未可知。

拍“一半故事”,会承担无数风险,毕竟,新意、合理性、悬念、创造性之类,都必须在完整故事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判断……可为什么《速度与激情10》依然激荡人心?仍能让人坐在电影院中轻松度过2个小时?为什么观众明知结果,依然会往下看?

是的,它的“动作设计”太完美了。

一提动作设计,会有无数人不自觉地露出嘲讽的神情,似乎这只是一个“粗活”,是个人就会干——好的影视作品不应该靠“动作设计”来取胜,而应该靠故事,靠内涵。

可为什么故事、内涵的地位必须高于“动作设计”呢?这背后,隐含着传统社会所规定的叙事权力,在互联网时代,它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

我确实觉得:《速度与激情10》好就好在用视觉推翻逻辑。

在未来,一部叙事逻辑不太合理的影片也会成为经典,而《速度与激情10》正是这场银幕叛乱的源头。

头一次遇到“为坏而坏”的反派

《速度与激情10》讲述的依然是唐老大的故事,随着家族人员越来越多,故事变得越来越难讲——新观众不知此前的线索,如入云雾中,可花时间仅去讲前史和线索,老观众又会受不了。是争取扩张市场,还是深耕老观众市场?这是谁也做不好的两难选择。

《速度与激情10》与近几部该系列的其他作品的区别在于——回归到一种亚文化迷狂中。

反派但丁有点诡异,他是个毫无目的的烂人,靠作恶寻找存在感,试图在人间拯救流行音乐,他努力把自己当成上帝——赋予自己特殊的使命,规定别人的轨迹,呈现出超强的能力与智力。

众所周知,《速度与激情》原本背景设定是飙车群体的“亚文化群”,一帮不服中产阶级秩序的人们,用飙车来找寻自身生命的原力,唐老大本身便亦正亦邪,他在前几集中一直在专心致志地给体制制造各种小麻烦,并用“小骂大帮忙”的方式,获取个性空间。

然而,随着《速度与激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它必须从“亚文化群”走向“主流文化”,于是,当年的小混混们只能“被招安”,他们动作的目的从“为了耍酷”,变成“拯救地球”。其转换的关键在于“爱”——因为爱家人,爱友人,他们只好顺带着也爱世界,一次次战胜要毁灭地球的坏蛋。

所以,在《速度与激情》前面的故事中,坏蛋都是有目标、有理性的,但丁则是一个“后现代坏蛋”——通过当“坏蛋”,他找到了自己,他沉迷在这个装置中。

于是,《速度与激情10》中,情节带有更多突然性,因为“没目的的坏蛋”与“没目的的好人”一样,不可以常理视之。种种合理性遇到但丁,立刻崩溃——但丁的选择总在合理与不合理之间,让人不免凌乱。

以景观带节奏,一顺到底

相信很多观众会和我一样,对《速度与激情》的“长寿”惊叹不已,从2001年竟一直拍到现在,永远都能掀起波澜,永远都能引领时尚——它是怎么做到的?

《速度与激情10》看似剧情“难懂”,似乎很多动作不在“情节线”上,可如果抛开对“主题”的偏执,你会发现《速度与激情10》带给人其实是一种顺滑直下,毫无滞涩的体验。因为,它采用的是景观节奏,而不是叙事节奏。

看了《速度与激情10》,恐怕永远不会忘掉大鱼雷在罗马古街上追逐唐老大等人的场面;永远无法忘掉美国胡佛水坝崩溃时的场景;唐老大在与但丁的飙车中,接回被劫持的儿子那一瞬间,让所有人神经紧绷……

《速度与激情10》是一个高潮连接另一个高潮,甚至连台词,也只是为在动作之间安插上一个暂停键,它是用“动作设计”拼成的视觉大宴,而故事剧情则是串联这场是视觉盛宴的引线。

用镜头语言诠释为什么平面的电影能带给你惊险刺激的感受……

对于“动作设计”,很多观众固有一种偏见,觉得只要设备好,“谁都会干”。

这就忽略了,《速度与激情10》呈现了令人惊叹的空间想象力——所有的空间都在运动中,通过彼此关系的变化,将速度感植入其中。什么是快?什么是险?没有赛车经验的观众是看不出门径的,需要用镜头语言阐释给观众。

《速度与激情10》用旋转的长镜头来呈现翻车时的颠覆感;用视角转移,来形成对比;用快速摇动,来呈现空间的扭曲,以凸显速度……这些镜头蕴含着巨大的情绪元素,是后现代的有情宇宙——当我们说起生活与爱时,我们都用眩晕来表达。

这是因为,现代性除了大大涂改了空间,也大大涂改了时间。现代性让时间突然加速,在今天,抒情不再是浅斟低唱,而是直接短促——速度越快的,才更接近真实。人人要呈现的,是他的第一判断,它比理性过滤后的第二判断更纯粹。

阅读时代的游吟诗人,总会谈起风花雪月,那是他表达感情的方式,而后阅读时代,表达感情的方式是速度——不同的速度构成不同的表达,关键在你能否读懂它?

以为《速度与激情10》的速度表达,就是“遇险—逃脱—再遇险”,未免太简单了,每次险情都调动了完全不同的元素,飞奔着的巨大水雷、带火箭推动器的汽车、汽车拖着银行保险柜在大街上飞奔、装甲车向前空翻……不同的“异景”堆叠成全新的“景观空间”。正如观泰山沧海,中有内在之美,并不是简单的快闪、快摇、爆炸之类就能呈现,如果看不出《速度与激情10》的这份精致,也就在事实上错过了它。

看泰山的人,得起壮阔;看《速度与激情10》的人,品味速度中的狂美。可你为什么还要不断追问“故事”“主题”“逻辑”呢?

《速度与激情10》也许不好懂,但它很好看

对我来说,最不能忍的,就是小时候父母看电影,总在问:这个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

人真能分成好人、坏人么?他们之所以要弄清,因为没有这个基本坐标,就无法进入剧情,他们的道德关怀便无处安放。

同样,电影真的要分出故事、逻辑、主题之类吗?我自己的人生从来不是一个故事,从没有内在的逻辑,小时候以为自己将来要成为科学家,结果只是让“少年当立志”之类的豪言壮语屡屡落空——我这样的人,在世界上是绝大多数,我们都没活成故事,都没有生命的主题,这或者是我们急需从电影中获得主题的原因?

好吧,一定要拿主题来说事的话,那么《速度与激情10》也是有主题的,那就是骑士精神。

唐老大这些人本有反骨,但他们却能主动承担责任,因为他们要模仿英雄,以此为自我与人生的底色,他们飙车、折腾警察,不为反对公序良俗,而是为了获得荣誉。唐老大们并不觉得自己是庸众,他们是拯救庸众的人。

《速度与激情》的魅力,即来自人们对正在逝去的骑士精神的追悼,现代化将我们拆成彼此隔离的原子,爱、家庭、责任、牺牲之类,渐行渐远,唐老大们注定要去拯救世界,注定要和后现代人硬刚——但丁就是这些后现代人的化身,但丁的那种无厘头、毁灭欲,在所有后现代人心中都存在。

这是一次拯救,是人类逝去的骄傲PK当下虚无的一场战斗。不论如何,唐老大依然光芒四射,每个看完《速度与激情10》的观众,至少不会怀疑,唐老大是英雄,是一个值得崇拜的对象。

然而,这种主题叙事在今天正渐渐退出主流审美,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新景观。影视作为视觉艺术,它应该呈现视觉想象力的最远边界,它应该是“看”的艺术,而不只是“思”的艺术,视觉呈现正不断蚕食着叙事逻辑的领地,它最终会将影视从叙事逻辑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你可以在影像中找寻人生的意义与哲思,但同时,好看的、刺激的视觉奇观,也没有什么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



速度与激情10Fast X(2023)

又名:狂野时速10(港) / 玩命关头X(台) / 速激10 / Fast & Furious 10

上映日期:2023-05-17(中国大陆) / 2023-05-19(美国)片长:140分钟

主演:范·迪塞尔 / 米歇尔·罗德里格兹 / 杰森·莫玛 / 布丽·拉尔森 / 查理兹·塞隆 / 杰森·斯坦森 / 姜成镐 / 泰瑞斯·吉布森 / 卢达克里斯 / 娜塔莉·伊曼纽尔 / 乔丹娜·布鲁斯特 / 海伦·米伦 / 约翰·塞纳 / 利奥·阿贝洛·佩里 / 阿兰·里奇森 / 丽塔·莫雷诺 / 斯科特·伊斯特伍德 / 丹妮拉·曼希沃 / 梅朵·沃克 / 皮特·戴维森 / 小路易斯·达·席尔瓦 / 盖尔·加朵 / 道恩·强森 / 卡迪·B / 迈克尔·鲁克 / 安珀·西耶娜 / 贾斯汀·皮尔斯 / 丹·马泰乌奇 / 亚历山大·陈 / 米拉吉·格尔比克 / 

导演:路易斯·莱特里尔 / 编剧:盖瑞·斯科特·汤普森 Gary Scott Thompson

速度与激情10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