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重度剧透。(然而何谓“剧”透?对“拿破仑”而言当然没有“剧透”。)

试想一下那种小学时常被要求做的手抄报:在一张A4/A3纸上展示中秋节的历史、某个国家的国情、某个人物的生平...试想一个擅长手工、擅长布置整洁桌面、搭配出精美文具袋、拍出抓眼照片的好学生(——在互联网时代这些技能或可对应于制作高赞的xhs“图文内容”),这个学生得到的作业任务是:制作一张有关“拿破仑”的手抄报。

设想一下这个学生的视角——如何做呢?首先,检索“拿破仑”的百科词条,摘录所有的小标题,此即“关键信息”节点,作为手抄报的各个部分之划分;然后,围绕各个节点,搜集一些相关图片,旁边附写上基本的“介绍文本”;当然,要维持风格的统一,或可手绘上某种框画图案(洛可可风格?红蓝白三色?),底图层浅绘一张欧洲版图——总之是各种基础的平面设计工作(不过当然应当被赞许为相当用心)——随即,大功告成,一张被贴在展示板的手抄报!

OK,如果这个作业出现在现时,那么这个学生所需做的将大为简化:他大可以把雷导大作的精彩剧照截取贴上,把关键道具的图像剪下作为装饰。

换句话说,雷导的这部大作,何尝不是一份美观的小学生手抄报?用两个半小时展现一位伟人一生的故事看来确乎极端困难——何况用两三个小时读完一本大部头拿破仑传记呢?而整个剧本给我以这样的感觉——编剧就是用两三个小时草草看完整本传记,合上书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回忆、复述书中内容——“都讲了什么呢?”——“都需要讲什么呢?”——“唔!土伦!唔!埃及!唔!约瑟芬!唔!冰湖!唔!失败!唔!崛起!......”

或者说,导演整理了一份“拿破仑生平大事清单”,手握一根铅笔,决定“拍什么”,就在旁边的方框画个勾——“镇压保王党”——“政变”——“求和书”——“加冕盛典”......

而观众的感观是什么呢——对于这样一位人尽皆知的伟大人物主角——不过是印证了许多浅陋的历史知识——拿破仑曾经把敌人炸进冰冷的湖水呀,俄国人为了阻挡法军烧掉了莫斯科呀,威灵顿率领英军撑到了普鲁士骑兵赶来才确保了滑铁卢的胜利呀......以这种方式印证一些基础知识,恰恰正是小视频的阵地,可以这么说——把这部大作的各幕剪开,什么都不用改,配上解说文案,立马可以炮制出一大批抖音素材。

造成雷导作品同手抄报或短视频缺少不同之处的原因何在?

第一个层面的原因,是“修辞”的欠功夫。简单概括,它的的确确“流水账”。事件:拿破仑要求“全权指挥”后血腥镇压了保王党民众。事件:拿破仑发动政变推到了国民议事会,展现了各议员的不同反应。事件:拿破仑率军队挟持了陪审团。事件:拿破仑行走在空荡的莫斯科宫殿,后半夜,大火灾出乎意料地发生。......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问小孩“谁点燃俄国皇宫”得到失望的解答...还有那段和木乃伊的“亲密接触”、那个长得很像约瑟芬的小孩...

问题首先在于,所有这些“编剧上的设计点”,或者说,电影的“修辞”,都过于简单,以至于第一遍看过去你立刻就能看出来——“哦,编剧是要这么设计的”。关键的因果建构靠叙述——为何进攻俄国?就靠拿破仑一句话“它们不遵守大陆封锁政策”——情节靠“直给信息台词”推进。当然,所有台词都可以说是粗陋的。刚在奥地利打了胜仗,配乐恢宏——马上在俄国,配乐低沉,还安排几个哥萨克出来野蛮厮杀的戏(预示整个远征失败的基调)——让人感觉就是这不是一部好作品的品质。这个编剧水平,我感觉,恐怕对于电影学院的初学者也就那个及格分。

更深刻的问题在于——叙事线索的缺失,或曰,主旨的缺失。

我们只看到了一个不断从事军事冒险同时不断从事情感冒险而且“无能”的一个人。看不到人物的魅力与发展,只有从始至终“端着”演。

我们只看到了,拿破仑造成了“敌军”的震撼。我们甚至没有看到,拿破仑如何造成“政权”的震撼(拿破仑的征服是如何令欧洲各政权面临存亡威胁的)。我们更没有看到,拿破仑如何造成“法”的震撼(全部法哲学意义上的法)。我们当然也看不到,拿破仑如何造成“人”的震撼(他的伟大功业造成的鼓舞与激动,他所代表的观念革命所造成的新的属人之所是)。

如果拿破仑确堪当“马背上的世界精神”,那么可以说,影片成功拍出了一个“马背上的火炮指挥官”——而他失败后最大的遗憾当然就是:没有把火炮技术传授给元帅们!好像法国不仅缺少许多海军人才——更缺少他这唯一的弹道学专家(以及他那快速测算出火炮仰角改变量的善于心算的大脑)!

我们没有感受到“历史的激动”。一种历史激动意味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意识贯穿了历史发展的理路,形成了整体的理解、共情,感知到了历史那根本上不可符号化的现实的巨大创伤之所在——在这样的时刻,我们的灵魂与历史共振,一种真正的“历史的激动”油然而发。而雷导影片的历史感甚至比不上一个写作精良的年终新闻汇总回顾。《拿破仑》给观众提供的激都是什么呢?——大场面的激动,血腥的激动,情色的激动,无聊政治笑话的激动。这些显然都同高贵无缘。

当然,必须说的是,观看这部电影是值得的。绝对值回票价。服化道舞美都达到了完美的视觉效果。恢宏的场面、华美的布置,美学风格的高度统一。

这些加起来,看上去如此形似一部肃剧。然而,这部电影恰恰是一部伪装成肃剧的谐剧。而它最大的“诙谐”就在于——它极为认真地试图伪装为一部肃剧!

其实它的谐剧本质导演早就进行了提示。有心观看的话,显然就能发现。

无论如何,期待导剪版,必看。然而也担忧,或曰清楚——以诙谐的态度拍,剪来剪去又能如何?



拿破仑相关影评

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