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霍比特人》视作《魔戒前传》符合电影营销的手腕,实际上托尔金的原著生于1937年,怎么也算1954至1955年出版《魔戒》系列的老大哥,彼得·杰克逊的电影生产时间正好反转过来,《霍比特人》乖乖成了《魔戒》的晚辈。
        相比《魔戒》宏大的史诗格局,《霍比特人》的历险显得相对小儿科,而原著《霍比特人历险记》本就是托尔金为儿子所作,本就是一部历险童话。电影版有《魔戒》大成在前,市场的呼唤固然要延续《魔戒》遗风,也就意味着对原著童话的叛离。尽管远不及《魔戒》的暗黑,但《霍比特人》依旧暗黑的四伏,《魔戒》中各种正邪形象均以不同方式亮相,令《霍比特人》远远翻出了童话的墙篱。
        《霍比特人》一方面想把《魔戒》的料做足,另一方面仍然受原童话著格局困囿。相比《魔戒》的波澜壮阔,开篇恶龙史矛革霍乱和霍比特人之家的描写也不甚魔幻,更接近童话和喜剧的气质。直到进入森林,与食人妖邂逅,紧接又是狼座和半兽人的袭击,《魔戒》的气氛开始渐渐弥漫。急转进入精灵王国的桥段,与其说是危机关头甘多夫有意为之,更不如说是引领观众对《魔戒》来了一场彻底的温故。影片后半程向迷雾山脉进发,然后是哥布林洞穴大战以及与半兽人的正面交锋,完全被当年《魔戒》的气质笼罩。
        《霍比特人》半程童话半程魔幻的新格局,使其暗黑的力量大大稀释,转而大幅向喜剧气息妥协。霍比特人突如其来的“家宴”是餐具的交响曲;与食人妖生死攸关的短兵相接,也演变成了一场充满欢愉因子的人肉BBQ插曲;甚至连最最重头的哥布林洞穴大战,也完全是用动作喜剧的手法来演绎的;尤其是巴金斯与咕噜姆的偶遇,就像是郭德纲遇到了于谦,一唱一和的谐趣猜谜让观众的《魔戒》情怀来了一次水乳交融。细节方面,食人妖的“鼻涕虫”、褐袍巫师的兔拉雪橇、哥布林大BOSS挂掉等细节均充满着喜剧的巧思。
        《西游降魔篇》应该庆幸没跟《霍比特人》迎头相撞,同样是魔幻兼容动作,暗黑与谐趣并举,同样是所谓“大师”之作,都令得观众翘首企盼等等要素,为两片提供了太多的可比性。然《西游降魔篇》从人物造型、美术场景、风光取景、喜剧桥段、现场调度、动作设计、特技视效等方方面面均彰显出了东北大裂谷般的分水岭。当《霍比特人》中成千上万的哥布林在洞穴里蜂拥而上,恍惚之间,那就是《大闹天宫》里花果山水帘洞之役,成天上万的猴儿围堵天兵,可惜又不是。《西游降魔篇》唯一能与《霍比特人》抗衡的是黄渤在五指洞的表现,一如巴金斯与咕噜姆在地洞里的邂逅,令人眼前一亮。
        剥离《霍比特人》瑰丽的外包装,其实也不过是部古典的公路电影,一路上食人妖、狼座、石头人、哥布林和半兽人层层阻挠,这与《西游记》里的蜘蛛精、白骨精、黑风怪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尤其是哥布林山洞大战,彼得·杰克逊应用的也完全是电游闯关的桥段。《霍比特人》并不是啥完美或者堪称经典之作,但在电影工业水准上的差距,可见一斑。当然《西游降魔篇》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为我们打破神话题材的思维定势迈出了小小的一步。
    有趣的是,《西游降魔篇》悟空有句台词刚好可以概括《霍比特人》:“我可是花果山十三太保的老大,想当初我手持两把西瓜刀,从南天门一路砍到蓬莱东路。”如果不算鹤立鸡群的巫师甘多夫,《霍比特人》一行正好是十三位矮人,讲的正是一个矮人十三太保手持各色兵刃,一路杀回孤山老家的故事,不妨可视作是全面升级版的《西游降魔篇》。
2013年2月25日《京华时报》A22版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3-02/25/content_1970399.htm

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2012)

又名:哈比人:不思议之旅(港)/哈比人:意外旅程(台)/The Hobbit: Part 1/指环王前传:霍比特人(上)

上映日期:2013-02-22(中国大陆) / 2012-11-28(新西兰首映) / 2012-12-14(美国)片长:169分钟

主演:伊恩·麦克莱恩 / 马丁·弗瑞曼 / 理查德·阿米蒂奇 / 肯·斯托特 / 

导演:彼得·杰克逊 / 编剧:弗兰·威尔士 Fran Walsh/菲利帕·鲍恩斯 Philippa Boyens/彼得·杰克逊 Peter Jackson/吉尔莫·德尔·托罗 Guillermo del Toro/托尔金 J.R.R. Tolkien

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