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不是影评,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这部电影的内核是什么?它主要想要表达和传递什么?

还没观看影片时,听到与这部电影联系最紧的词就是“女性解放”。电影看到一半时,我只认为“女权主义”可能只是这部电影与时下热点接轨的其中一点。直到电影结束,镜头对焦在选择“拯救”与“改造”恶魔前夫的女主脸上时,我又开始疑惑了,这好像就是一部主题为女性解放的电影,可电影结束后,我没有自由感,反而是深深的压迫。但在写这篇评论写到一半时,我又改观了,电影的内核应该就是解放,不关乎于性别。

先说我的最初的观点,“我认为女权只是这部电影与时下热点接轨的一个元素”。电影看到一半时,我认为它只是正巧发现以女性主体作为角色可以更加便于表达它想要阐明的批判——既定男权社会下的“正确”与压迫。影片的开头就让我的观点偏向于以上,移植孩童大脑的女主以一个身体年龄与心理年龄相差甚远的形象登场重新在这个社会摸索、成长,影片以两个颜色镜头去展现女主不同的成长环境。

黑白镜头下,女主在其“父亲”的庇护下成长,因为身心年龄的差距,孩童的大脑牵动成人肢体做出的反应给观影者带来的是荒诞的怪异感,可同时也具有合理性,生气时表达情绪的嘶吼、摔物,喜悦时的手舞足蹈,对于难吃食物不顾形象地直接吐出,都是主要出现在孩童或痴呆老人身上才有的行为。于是,我把这种行为解读为未被规则圈定前的自然生长,就如现实生活中不守规矩的孩童会拥有“不懂事”的称号一般,而阅历渐长的人们都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圆滑有规矩。所以,黑白镜头下,我认为的主旨渐显。

来到彩色镜头,我当时则认为更加赤裸地表明了创作者的意图。女主冲出她诞生的“茧房”,世界有了色彩,同时这彩色也代表着各种困难与诱惑地来临,此谓“应接不暇”的世界,庞杂的信息与规则一瞬间通通落在女主眼前,她于是继续探索。而此时,种种上演的戏码无不凸显既定社会下,被驯化的大众的束缚。换句话说,就是在既定规则大环境中长成的人对其社会现状以及那些约定俗成的习以为然。特别这部电影的背景设定还是在保守的英国。于是,女主的一系列有悖常态的行为(如:在饭桌上对性不以为然;对于底层人痛苦的极度共情等等)在这个“polite society”都显得格格不入,所以也会引发我的观点,那些文字符号和各种行为的意义不过都是人们所赋予的,而女主Bella正是因为绕开了这种既定成长道路的浸染,才拥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与观点。所以看到这里,我认为电影的主旨是放在了对既定规则的批判。

写到这里,我的想法又转变了,我好像理解了结尾。当看到Bella的前夫来带她回家时,我不理解为何Bella要和他走,现在我愿意解读为理想永远要面对现实,其实新生的Bella不就是理想的代表吗?不被现世框架框定,身心年龄差距的独特使她的生活表现出了超验主义精神,不借助常理去活。可现实生活是骨感的,我们永远要面对现世的苦难,就像在高楼上,Bella必须眼睁睁看着苦难人民却只能嘶吼被牵制住一般。所以,理想的Bella选择了和前夫回去,去面对现实的生活,而后文的解脱,我理解为一种理想主义的胜利,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Bella或许是很难挣脱了,可也正因为Bella是Bella,所以她脱离了那个笼子。可这样的自由与解脱,最初我只是简单的理解成了创作者想要表达女性解放,我认为是不全面的。或许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所有的人都要怀揣着理想去回到现实,去面对,去抵抗。

以上就是我对于本片主旨的所有看法。

另外,影片的音乐以及摄影手法都是新奇到位的,唯一让我不适的地方就是女主选择做妓女的片段吧,我不清楚创作者是否认同“我的身体是我的生产资料”这句话,单从这句话字面意思来说,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可是如果放在现实生活中,并且针对于性交易,在性交易已经拥有诸多含义的现在,这句话有些过于理想而不能成为那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了,所以,或许这也是电影想要探讨的一点,就是在这个高语境社会下那些纯洁无瑕的想法怎么才能够不被污名化,甚至于被操控被利用,理想应该如何与现实共处。



可怜的东西Poor Things(2023)

又名:小可怜

上映日期:2023-09-01(威尼斯电影节) / 2023-12-08(美国)片长:141分钟

主演:艾玛·斯通 / 威廉·达福 / 马克·鲁弗洛 / 拉米·尤素夫 / 克里斯托弗·阿波特 / 杰洛德·卡尔迈克 / 玛格丽特·库里 / 凯瑟琳·亨特 / 苏西·本巴 / 汉娜·许古拉 / 薇琪·佩珀代因 / 韦恩·布雷特 / 杰克·巴顿 / 查理·希斯科克 / 阿提拉·多拜 / 艾玛·欣德尔 / 安德斯·奥洛夫·格伦德伯格 / 凯奇凯梅西·阿提拉 / 朱西马尔·巴尔博萨 / 卡米尼奥 / 

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 / 

可怜的东西相关影评

Corvian
Corvi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