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不是一个对女权和伪女权有很清晰认知的人,直到我看完这部电影,我开始好奇女权的定义。

对于开始懵懂无知的我来说,这似乎并不算一部女权主义电影,女主被骗被利用却自我感觉良好,最终成长回到家,接替病故的“父亲”成为家主。


现在想来,单单从宣扬情色资本的角度解读是不恰当的,相应的,女主在成为妓女后也不遗余力利用工作拓展人生经验(让每一位嫖客在开始前讲述一段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业余学习医学、和同伴结伴参加社会主义的传播活动….她的个人意志觉醒,从来不仅仅依托于性。


首先,不应该否认女主的自主选择。女主被律师“骗”出去,和他做爱、去不认识的地方,普世眼光下绝对是很吃亏的一方;而我一开始也先入为主觉得惊愕叹息,仿佛在看房思琪被猥琐老师诱拐的桥段。但是回过头来细细评看,第一,女主是自愿的,尽管她很懵懂无知,但是她确实清楚并期待出去大概会发生什么;第二,律师也确实带女主去里斯本冒险了;第三,女主确实很享受这段旅程。


或许我们将女主设想成一个男人,或者将性别调换,一切就显而易见——两个人实际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只是随着律师爱上女主,女主却无动于衷看来,两人的关系的主导权由律师变成了女主。而对于最开始的选择,我们应当肯定女主作为人个体的初步意识觉醒。


其次,女主成为妓女。女主自始至终对此直言不讳就如同她对性事的直爽态度,灵魂未被男权社会荼毒规训的她也表现出一个男人才会有的样子,一切均以自我感受服务,就算被斥责也从未有一秒怀疑自己的选择。这无疑是富有想象力的,将“男人”装进女人的壳子,男权社会对她的所有指控都对她不堪一击。为了更细致解读这一块之于女权主义的体现,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女权主义”与“伪女权主义”的定义:

女权的定义是反对性别的歧视、压迫、剥削,追求两性的平等与妇女解放的政治主张。
伪女权则是一种追求女性特权的观念,但它基于的是男权社会结构下的框架而不是从根本上挑战或改变现有的社会秩序。

于定义而言,本片实在是太像伪女权了——女主在男权社会里行美色生存(体现了情色资本的宣扬),最终还继承家业成为家主获得实权,而“真正的女权是不惜一切代价去修改男权社会的结构和秩序,受益者几乎不可能是她自己,而是后世人”。


但是注意!注意!!女权主义的电影并非都要描写女性如何自我充实、精神丰沛最终高喊女性主义的口号(比如《芭比》),也不能单一用定义来定义艺术本身。电影呈现的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非鼓励,女主用男性思维在男权社会达成个人的女权主义并不说明女性在男权社会里如此这般就能得到个人的升华,所以说一开始批判电影宣传情色资本的人根本就没有看懂电影本身的深意。


电影是设想了一个“男人”在女人身体里、面对男权社会、她的反应与周围人的反应,以此表现出男权社会实际对女人的压迫,展示出别具一格的女性主义思想;

换一种说法,一个强势群体重生在弱势群体里、面对强势群体的压迫时它不卑不亢的表现与从容坚定的步伐——这实际上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魅力:对于两性关系平等的想象以及现实与之不相符的滑稽荒诞感。



可怜的东西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