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奇幻身世和身份的女主,在奇幻的异国情境下,观众得到邀请观看这个happy ending的童话般的科学实验。加上艾玛斯通和威廉·达福让人心生愉悦的表演。美丽的装造和布景。整体上,是近期挺喜欢的一部电影。(非常奇怪,from time to time,一个母题会在我的眼前晃来晃去,在脑中晃来晃去。奥菲利亚。在shitty kdrama里看见低劣的仿作画面,在《poor things》最喜欢的章节画面里也看见类似的变体。死去的水中的奥菲利亚,和鲜活浮岛上的Bella。然后我想起最喜欢的《时时刻刻》里的影像,想起伍尔夫,水鬼和夏加尔,想起库斯图里卡,《地下》,《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一生》。安静的,静止美丽的女人,流动的自然和时间,停止存在的那一刻也是永恒。)

科学家复活了跳海自杀的孕妇,把婴儿的脑部装进母亲的身体——Bella,一个有着从零开始成长的天真儿童记忆和美丽外表的成年女人开始探索世界。2个多小时的电影,尽量刨除对电影个人化的喜好,在科学造物的Godwin和这个弗兰肯斯坦的故事之后, 我人忍不住尝试找出,作为这个胶片世界的god,在导演制造的单位世界之中(称unit太生硬太小,称世界又太大,遑论宇宙一词),相较于真实世界,他拿掉了什么,又夸大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是疏忽么还是刻意在表达?

拿掉了什么?

恐惧。对天真伤害最大的,会屈服于各种教条的,以及产生羞耻心的根源——恐惧。一如《沙丘》里 Fear is the mind-killer. 鉴于女主是个探索者的角色,恐惧是首先拿掉的东西;然后是恶意。Bella是被保护的,拿掉了恐惧之后,社会的单纯的恶意和危险也必须一并拿掉,于是她才能在一定的安全限度之内探索;以及群像大众的眼光和评论,(不能有围起来投石的情况),所以Bella的身边总是陌生的外国人,风俗也相异的异国和满是陌生人的海上大船。虽然出了家里,走出了黑白的早期观察记录阶段,被浪子带走的Bella在彩色的外部世界中也依然处在条件特殊的实验场地。服装上,轻柔的丝质,巨大的花苞袖突出不相称的头肩比(暗示脑袋里的孩童),学步小孩一样的短裤代替裙子等也很好的传达了这一点。以及导演前期采用黑白(科学记录)鱼眼镜头(非正常的儿童视角),后期即使是彩色,也有高饱和度和集中于主角的背景虚化的手法。

夸大了什么?或者说单一表现了很多什么?

性和探索世界的相连。很多两极评论的分化点也都在这儿,出于不适,很多评论都在攻击性交易这点(但单单对出卖肉体换取报酬的指摘,不正中了想要物化女性,承认性完全等于让渡权利的想法么?故事的设定里,Bella是恰好在刚发现这种愉悦,又不知道有其他工作方式的时候,自由的处置了自己的身体和欲望。虽然这一方式确实是被老鸨利用了)但在她毫无痛苦的时候为她叫委屈不是很可笑么?这仿佛是一种带有羞辱意义的怜悯。

私以为导演并不是仅仅在说女权。是的,女主是个女人。她反抗的也是整个世界价值观里对女人的束缚这一方面。但不要忘记,女权是包含在人类的权利之下的。如果着力点仅仅是女权,是不是在讨论时已经忽略了更大的一部分。在反抗女人的紧紧包覆的第一层细小规则之外,她作为一个半是人半是god之手下的天真的造物,她也在反抗这个社会对于人的束缚:礼仪:(饭桌上分享娱乐)、年龄的理念(船上的老妇人和消极的犬儒派)阶级划分(看到死婴)和上层规则等等。电影的最后,女儿版本的Bella完成了最初有关身边人和外部世界的探索,回顾自己的身世,而过世的母亲外壳的历史也很巧妙的完成了复仇。然后继续在花园里喝茶,看书,improve herself,a little bit everyday.

不过,关于里面包含的女权部分,相较于确实有点不怎么有必要如此繁多的妓院的片段,我觉得船上的那段对话更为真诚直白:

- “You’re always readingn now, Bella.You’re losing some of your adorable way of speaking”

- “I’m a changingable feast, as are all of we. Apparently according to Emerson.”

“You’re in my sun.”



可怜的东西相关影评

Corvian
Corvi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