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没有步母亲悲剧命运的后尘,因为她依靠启蒙逆天改命,她的成长路径虽然是特例,身体引领意识,行万里路尝人间味,结果跟受了高等教育是一样的,就是被启蒙。她是19世纪人类思想进步的一个象征,全面认知科学,认知父的性统治,进而认知阶级压迫,电影整个故事框架都是对此过程的描述。用一个女人特殊的开悟历程来言说启蒙运动为人类带来的正向结果。

但是电影用一个结尾进行思辨。启蒙的影响全盘都是正向的吗?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反面。启蒙理性中工具理性这一极,膨胀的后果就是反面。人以科学为名,膨胀控制欲,灭绝人性,就是反面。 God的一生就是反面。女主最后将父亲变成羊脑人身的怪物就是反面,结尾导演在视觉上也做反差,画面越鲜亮内涵越可怕。女主对这个父亲的惩罚,代表着她全盘继承来自那个父亲的工具理性。影片让我们看到了这种惩罚透射出的不人道,似乎是人类一味追求启蒙所不可规避的最终代价。

自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社会差不多用了400年来构建理信的神话,然而晚进这100年,尤其是二战后,反启蒙的声音渐成主流。本片正是又一次站在这样的主流思想下,以一个19世纪女性成长的科幻性视角对我们已经经历过的20世纪,做了一次巧妙的反思。并且整部作品的立意充分验证在了美术空间的设计蓝图上,这就是为什么整个空间的科幻感始终刻意混合着虚假、塑料,始终让观众要出戏、思考,这部影片形式即内容。这样的作品说实话并不面向大众,创作意图里面就没有追求票房这一项,所以它一点也不舔,也根本不顾及大众的受教育程度,不顾及接受能力,不在乎是否冒犯。它的理解难度在于要转两个弯,第1个弯需要先能理解启蒙,第2个弯要能理解反启蒙。

反启蒙是20世纪中叶直到当下的主流思想。近年国际影坛出现了海量的反乌托邦题材,都是这一理论框架下的创作,区别只是每一次言说的题材不一样,角度不一样,这个片子正是胜在角度。这一次兰斯莫斯非常大胆的以女性反抗作为视角,其实是将20世纪人类亲身感受到的启蒙恶果又讲了一遍。女性,一个深受资本主义与父权制双重压迫的群体,我们的反抗政治绝对正确,那么顺着这条路下去,我们将会走向何处呢?本片的价值不在于指路,而在于警示。在我看来,其实这部影片最为确切的副标题就是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的那本著作《启蒙辩证法》。《可怜的东西》是近年国际影坛中一次不可多得的创作突破,它完全值一座金狮奖。

最后我想说,女性主义作为后现代哲学思潮中很重要的一脉,其研究目的不是为女性反抗找到范式,而是为了思辨世界的问题提供角度。没有人知道这条革命的道路我们究竟应该怎么走,但我似乎已经嗅到了未来道路上的某种法西斯倾向。比如极端的反纳入,因为那是不人道的,因为那就将是在医学的名义下,在性的范畴中,走向了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控制,并逐渐会加载合法性。这就是《启蒙辩证法》为我们揭示和预言过的理性之反面。我们不可能知道革命道路上哪一步完全正确,我们只是比上个世纪更知道了哪几步路绝对不能走。

--陈小姐。



可怜的东西Poor Things(2023)

又名:小可怜

上映日期:2023-09-01(威尼斯电影节) / 2023-12-08(美国)片长:141分钟

主演:艾玛·斯通 / 威廉·达福 / 马克·鲁弗洛 / 拉米·尤素夫 / 克里斯托弗·阿波特 / 杰洛德·卡尔迈克 / 玛格丽特·库里 / 凯瑟琳·亨特 / 苏西·本巴 / 汉娜·许古拉 / 薇琪·佩珀代因 / 韦恩·布雷特 / 杰克·巴顿 / 查理·希斯科克 / 阿提拉·多拜 / 艾玛·欣德尔 / 安德斯·奥洛夫·格伦德伯格 / 凯奇凯梅西·阿提拉 / 朱西马尔·巴尔博萨 / 卡米尼奥 / 

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 / 

可怜的东西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