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所讲的是一个寻找自己和世界边界的故事,非常的发人深省,感谢Emma Stone的优秀表演。确实电影讽刺了电影内容本身,而且每个观众都会有自洽的解读。

引自姨

到十九世纪中叶后,秩序的积累进一步丰富,整个社会发展趋势向上,秩序分化越来越多,能够养活的面包虫越来越多,知识分子团体开始分化出解构性的知识分子。maxx就是这批人中最肥大的一个,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寄生虫,尼采弗洛伊德也是这类人。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十八十九世纪那些建构性秩序的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总结建设社会的各种规律,一方面提出更好的建设社会各种方案,就是maxxism者称之为capital的此类方案。
从他们的角度来看,max尼采弗洛伊德这些人就是要把原有文明的基础加以破坏,max企图破位property right这一文明的基础,尼采和弗洛伊德是企图破坏理性这一文明的基础。property这一文明基础追溯到最后,是日耳曼封建制度建立初期,武力保护战利品;理性这一文明的基础,追溯到最后就是天主教和希腊哲学相结合的那个起点,教会保护理性,通过信仰划定边界,保证了理性在自己的轨道发展下来。
十九世纪末叶,政治经济学反对财产,反对自卫能力,反对自治团体的各种理论开始产生;在哲学层面上,反对理性,反对信仰和理性的边界,主张唯意志论,用唯意志论替代理性、破坏自由意志和拆解人格概念的各种哲学和心理学理论开始普遍产生。这标志着知识分子团体已经腐败到一定的程度,面包太多导致无论怎么打扫,都会产生出很多蟑螂。
尼采不可能属于正典。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他不像是封建贵族、土豪、教会、法学家那样,能够在自己的身边培养共同体;第二,他在即使纯粹知识分子的领域,他的理论体系也是解构性的。
他与其说是哲学家,不如说是文学家,他犀利而优美的文字,基本上就是对传统的伪善或是这个那个进行解构和破坏,但他自己没有理论体系,他像说的好听一点是个优美的诗人,说的苛刻一点他是个杂文家。他撕破了原有社会的伪善,提供了很多清新的空气,但他各种各样的观点自身是不连贯的。
唯意志论这一点,在哲学意义上来讲是有强烈的解构性的,因为意志是一个不可定义的东西,无论信仰还是理性,都可以用唯意志论的方法去廉价的加以解构。原先基督教神学的体系也是强大而复杂的,德国古典哲学以理性为基础的体系也是强大而复杂的,而唯意志论建立起来的体系就是没有体系,除了一些东方化,印度教哲学式的灵机一动、禅宗式的语录以外,他构建不起体系式的东西。这是唯意志论自身的弱点造成的,所以所有唯意志论的哲学家其实都很像文学家,叔本华、尼采、柏格森都是这样,他们只能用比喻的方法看问题,比喻对应文学家是优秀的,对于哲学家是很糟糕的。
一个文明产生的面包虫太多的时候,产生出很多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而这些人不是文明的建构者,而是文明的消费者,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觉得凭他们的智慧,他们藐视原有的社会常规,他们是个人英雄主义者,相信自己的才能和智力比几百年的传统更有价值,然而正是这个传统又腐败的社会,才让他们能够特立独行,这样的人如果自己到荒野上生活,是活不下来的。他们之所以能够存在,正是因为原有的社会对他们如此的宽容温和,尼采崇拜的那些文艺复兴和希腊时期的人都是这样的角色。
他自己精神病发作,和他自己高度的自恋和狂妄是有直接关系的,尽管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是极度自恋的,但是尼采的自恋是超出了他们的平均水平。自恋不是强大的象征,而是软弱的象征。小孩刚出生的时候都是高度自恋的,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认为自己想什么就能达到什么。这个给心理上的残余就是某个大人如果心理产生了害人的想法,他会内疚,觉得这是不对的,这就是儿童心理的残留,但事实上想法是不能够伤害他人的,这就是大人产生出了弗洛伊德所说的“超我”的社会性道德。
尼采整个人的人格就像一个巨婴,他的超人理论,正是这种巨婴特征和外在社会不配合造成的挫折。人格形成的过程是在你的自我投射,遭到挫折后自我调整形成的过程。人从小时候以为自己是全世界,你的思想无所不能,渐渐领悟到外在还有一个客观世界,这个世界不由你的意志做主,然后你在和客观世界互动的过程中,形成自我边界,形成了自我的人格。尼采对自己的才能极为自负,然后在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才能屁也不是,是极端脆弱的,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不是经验主义者那样,通过调整边界来形成自我的人格,而是通过自欺欺人的方式,我永远是最大的赢家,尼采的超人哲学就是这样的体现,他是脆弱的自恋的,在和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一直失败,但是失败了以后他不承认这种失败,而是说我是一个胜利者,我是超人,你们这个世界是不真实的,我每一次失败都把原来那个思想泡沫放的更大一些,然后进一步的躲在那个温暖的泡沫中,在这个脆弱的肥皂泡中,我永远是胜利者,我是超人。
尼采一旦离开了精神病院,他就会痛苦的发现,他不但不是超人,而且是人类当中最脆弱的那一种人,他本能的知道自己的脆弱,然后为此感到痛苦,作为一种心理补偿,他恨自己,然后把对自己脆弱的仇恨转化到世界观体现在文章当中,于是就体现出超人对凡人的那种仇恨。其实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弱者,他如此的仇恨自己,又拿自己没有办法,就像知识分子对自己没有办法的人那样,一连串的痛骂。超人就是那个他本来应该成为,但是成为不了的自己,而可恶的凡人和庸人就是他不得不做的那种人。他对自己的痛恨体现为他自己的文学,然后大家把这种文学,当作是哲学。
尼采是向后看的人,他对未来并不关心,他的虚无主义是一种绝望的虚无主。尼采的思想有一部分是叔本华来的,但是更多的是来自于他对庸众的恐惧,庸众在他心理是万恶之源,他通过敏锐的直觉预见到了末人,尼采是弱者,他的话你要从反面去理解,他对世界的厌恶,是他对自身软弱厌恶的一个反向投射。他说上帝已死,鼓吹强者的道德,把基督教说成是奴隶的道德,肤浅的人看到这样的话,以为他就是自己所说的那个强者或者超人,实际上正好相反,他知道自己无论性格上、精神上和身体上都是软弱的甚至是残疾的。他把他对自身的厌恶外在化了,用文学语言加以阐述,他的哲学不成体系,因为如果按照康德和希腊哲学家那样讲体系和逻辑的办法,就没法构建起来。其实从他以后,默认以理性为基础的哲学就不再是唯一的哲学了,他开启了叔本华和以后的类似的道路,把感性当作中心,把哲学变成了文学的一个分支。



可怜的东西相关影评

Corvian
Corvi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