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看完这个电影之后心情很复杂

纠结、拧巴又有些不适

但不得不承认

这部电影在思想上和感官上

给了我多方面多层次的刺激

01

映入我脑海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娜拉出走后,究竟如何探索世界?”印象最深的是Bella看到世俗男女的争吵、听到一名女子在阁楼上弹奏的琴声后,眼眶湿润,联想到《心灵奇旅》中,那只猫躺在井盖上,享受着时间嘈杂,体验着生命的可贵,即使有诸多不完美,依然坚定地选择回到这个世界。奇妙的是,《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表达的世界观也是如此,这是一个纯粹心灵面对肮脏的人性后所展现出来的神性吧。而这一点点的神性,我想,也是构成人之为人最重要的部分。

与我个人经验契合的是,读书是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运行规律的关键途径,Bella亦是如此,她读艾默生、读歌德,可现实世界的残忍终究不能完全用哲学规律实现自洽,这一刻,Bella的世界观又一次地崩塌,可如此不深谙人性的她,又怎么能穿透人性最深层次的贪婪,散布最广义的良善呢?这一阶段的她注定是要失败。

02

接下来就是让我感触最为复杂的Bella成长部分,她的成长,是在提供性服务的场所中实现的,这起初让我厌恶,困惑,有必要选择如此境地来实现主人公思想的蜕变吗?在考虑过另外其他可能性后,我反而觉得,这是最戏剧化的也是与世界做的最激烈的碰撞,当然这不是成长的唯一途径,可它是表现形式之一,这里面有我欣赏的部分,也有我厌恶的部分,这可能是导演在这部作品中倾注的心力中,我认为最绝妙的部分。它不像导演之前执导的《龙虾》,如此直白地剖析两性婚恋最为本质与怪诞的部分,反而实现了“千人千面”的解读空间,这大概是电影最伟大的意义所在吧。

说回她的“妓女生涯”,在这个过程中她反而是把它当成普世价值观上最正常不过的一份工作,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她必须受到剥削,以换取自己的生存资本,她固然意识到这种剥削,可仍然在探索保护自我主体性的方法,可这种对自我主体性的坚守,何尝不是一种在坚固的阶级压迫体制下的自我欺骗呢?这么说虽然有些悲观,可我实在无法从这段“工作生活”中,看到一个主体自由意志的绽放。如果在当初走投无路的时候,她选择的是一个普通职员的道路,或者被富豪包养的道路,这种主体意识的展现方式和背后的思想内核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是一个庞大的思想课题,因为涉及到“性服务行业”在这个社会上的立足点。这几年我其实一致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看《下海》中普通的东北下岗妇女“沦落到”在法国巴黎街头当站街小姐,她的丈夫吃软饭吃得开心之余,得知妻子是通过做妓女得到报酬后,大发雷霆,最终抛弃妻子。《榴莲飘飘》也是类似的故事背景。由此,我第一次感知到“性服务从业者”的不得已而为之的矛盾心理,纵然我们可以说出“女性的身体是自己的”这种冠冕堂皇的大话,可真聚焦到这种更鲜活的个体上面,我们无法直面当中的苦难与压迫,痛苦与纠结。她们的自尊,隐藏在充满暴力和残虐的床榻上,以放荡作为保护壳,她们纵然是游离于社会边缘的群体,依然肩负着自我生存、家庭生计的压力,这样看来,她们坚毅、刚强,凭什么遭受如此恶意?电影中说“性,是男人一辈子的课题,孩子,是女人一辈子的课题”,抛开是非评价,如果真是如此,这世界上又如此多的男性囿于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身体缺陷而“不配”得到性,同样有性需求的这些男性,性工作者有偿为他们提供性服务,到底是不是一种社会价值再分配?她们成了拯救者,于是她们伟大,博爱,凭什么遭受如此唾弃?

03

我更愿意把Bella这段“妓女生涯”看成是对自我的放逐,此刻,她就是受难的耶稣,感受着世间的疾苦,以个体实践去认识庞大的社会机器的运作模式。可这种实践毕竟具有局限性,单一的社会样本注定无法构筑完整的社会运作逻辑样貌,她的求知欲驱动她去高校学习,参与社会主义讨论小组,以求获得她在实践中面对剥削和压迫的解答。由此,个体的成长升华成社会的运作,二者的逻辑相互影响,相互交织,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便是如此吧。同样的个体体验,在我身上也是感触颇深。看日本电影、日剧,让我对日本这个国家的发展历程十分好奇,于是我渴望从这个庞大的运作体系中寻求对个人发展有帮助的认知与选择的规律;逛新加坡的国家博物馆,让我对这个历史底蕴不深的国家肃然起敬,如何白手起家,在激荡国际化浪潮中游刃有余,是新加坡的智慧所在,我迫切地想去了解。我想,Bella出走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也是如此吧?不带任何既有的偏见和规律的桎梏,开放地接受新鲜的思想与文明的洗礼,我想,这是一个冒险者最可贵的品质。

04

如果一个作品获得的评价是两极分化的状态,我会觉得很有趣,侧面反映出这部作品很可能带有导演很强的自我表达特质。这部电影就是如此。我不想从“践踏了女性主义表达”这个角度一棒子打死这个电影,因为它带给我的思考远超过这方面的不适,电影中如此多性的画面,在我看来,确实没有很强烈的必要性,但不至于诟病成“这部电影就是男性对高知女性的集体意淫”;当然,这个电影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每个人都会在这个电影中有各自的理解,这很依赖个体经验与认知,还是希望能更多看到不同角度的解读,不断拓宽认知边界,就很开心了。



可怜的东西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