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经常使用鱼眼镜头,猜测可能是为了表现出婴儿的主观体验(陌生而动荡,生理意义上的站不稳)。中期风格很魔幻,我就咂摸了一下轮船的设计,船舱的形态显然结合了城堡,最大的圆形船舱在紫色的天幕下又显得像飞碟,像古代像现代唯独不像维多利亚时代,个人感觉是制造了一种审美的悬置感。后面黄沙宫殿的场景延续了这种感觉,或许是为了让观众体会贝拉初涉人世的乐观和陌生感?到后面场景色调偏写实,结尾回归梦幻伊甸园。结构比较清晰。
个人主观上觉得审美体验有点过剩了,搭配情节处理,就……给我一种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感。在选择上,人总是最直接地滑向大宗消费品——性,冲突和矛盾也很温吞地就滑过去了,让我感觉不现实。感觉吃了个皮粉色的果冻,但好像没怎么调味。比如贝拉回归后马克斯表示尊重她的身体主权,我:啊?这是维多利亚时代男人能说出来的话吗? 可能我也不懂史实,这里是真的魔幻了。

其实觉得题材是很有发挥和创造的空间的,但是同时蕴藏着危机,因为表现不好就又会变成一场单向的天降系赏玩。一个有着婴儿头脑的成年女人,她可能刚好温和其他人的某种印象,但她绝对不是那些东西,可以一次又一次从他人预期与目光的牢笼中逃逸。作为认识的主体,她的视角很容易戳破规约的荒谬(这一点影片中有所表现)。如果是作为认识的客体,她的存在对安睡在经验摇篮里的"主体"来说是一种天然的敌意。但令我遗憾的是,影片里表现的他者的外视多于贝拉的内视。标题总让人发问:谁是可怜的东西?"可怜的东西"真的可怜吗?好像…没有哪个角色真正认为她可怜?只有荧屏外的我们,但荧屏里的"她"总变成奇观的一部分。这真的可行吗?为了俩男人莫名其妙的思念造出来的另一个孩子也真的可怜。

要说隐喻,我不争气的脑子也在挖。婚礼那段,God快死了,一个【东西】面临自己的本名和Marx之间的选择,最终选择回归维多利亚(自动补完:时代),回到压抑与暴力维持秩序的大宅,但她实际上是新造的人。
我脑子里是什么东西,给我自己气笑了。



可怜的东西相关影评